文/何帆

来源/法影斑斓

 

2月2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法院第一本关于司法改革的白皮书。它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客观展现了法院近年改革的进展及成效。除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数据权威外,这本小册子的最大特点,是一改传统文宣模式,充分利用可视化手段,厘清脉络,展现成效,又被称为史上最精美的司法白皮书。下面,请大家随我逐张点开大图,开启改革之旅。

 


第一张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时间节点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法院就开始了以强化庭审功能、扩大审判公开、推进司法职业化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改革历程。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2005年、2009年分别发布了三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2015年2月4日,又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65项具体改革举措,并将之作为《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推进实施。


第二张图|“四五改革纲要”起草依据图

 

 

“四五改革纲要”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65项改革举措中,每项举措都有权威依据。核心起草依据,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分工方案、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时间表和路线图,都据此展开。到2016年,改革的基础框架将逐步搭建完成,绝大部分改革任务将在2017年完成。


第三张图|中央深改组历次会议通过的司法改革文件示意图

 

 

2014年初,中国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2014年1月22日至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19次全体会议,其中13次涉及司法体制改革议题,审议通过27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到底有哪些文件?打开大图了解一下吧。


第四张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负责研究相关领域重要改革问题,协调推动有关专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由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为统筹协调法院改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由首席大法官周强担任组长。2014年以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专题会议20次,研究审议司法改革文件41个。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召开党组会61次,31次会议讨论司改议题,涉及45项司法改革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次全体会议、4次专题会议。各高级人民法院分别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监督指导、统筹协调辖区内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


第五张图|未来法院组织体系概念图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将发生很大变化。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第一巡回法庭、在辽宁省沈阳市设立第二巡回法庭,分别管辖广东、广西、海南3省(自治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重大行政案件和跨行政区划民商事案件。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2月在北京、上海分别设立,作为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试点。2014年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先后挂牌成立。随着军事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军事法院组织体系也将进行调整。理想的中国法院组织体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读图畅想。(友情提示|该图为概念图,具体以改革后的实际设置情况为准。)


第六张图|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组织结构示意图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率先实行主审法官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深入推进巡回审判制度,实行法官以案释法制度,成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共收案1774件,结案1653件,审限内结案率为100%。巡回法庭探索实行新的人员配备模式和内设机构设置模式,法官助理从下级法院法官中选任,统一设综合办公室,综理司法行政事务,内设机构不再叠床架屋。


第七张图|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示意图

 

 

立案登记制度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5月至12月,全国法院共登记立案994.4万件,同比增长29.54%,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其中,民事案件同比增长26.45%,行政案件同比增长66.51%,刑事自诉案件同比增长58.66%。


第八张图|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示意图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建立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诉调对接机制,发挥案件分流、先行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等制度的作用。


第九张图|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前后对比图

 

 

2015年5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司法部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并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个法院开展试点,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就法律适用问题表决,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截至2015年11月8日,各试点法院新增选人民陪审员7800余人,总数已增至法官总数的4倍左右。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量达3.5万件,其中参加5人以上大合议庭审理案件数量近100件。下面这张对比图,很好地说明了人民陪审员的职权新变化。


第十张图|诉讼服务平台示意图

 

 

最高人民法院就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并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创建了诉讼服务大厅、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移动客户端等诉讼服务平台。各地法院陆续成立诉讼服务中心,整合法院各类对外业务,对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对内服务法官、提升审判效率。


第十一张图|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示意图

 

 

试点地区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实现各归其位、各尽其责。根据法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等基础数据,结合法院审级职能、法官工作量、审判辅助人员配置、办案保障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三级法院的法官员额,并根据案件数量、人员结构的变化情况,完善法官员额的动态调节机制。


第十二张图|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示意图

 

 

最高人民法院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和法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在实行法官员额制基础上,实现法官等级与行政职级脱钩,在等级设置、晋升方式、晋升年限、选升比例、考核惩戒和工资制度等方面,充分体现法官职业特点,实行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事管理制度。入额法官只要认真履行职责,即使不担任领导职务,也能按照任职年限逐级晋升到一定等级,不受职数限制。晋升较高法官等级的,实行比例或者数量控制。


第十三、十四张图|司法改革文件示意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单独或会同其他部门,一共发布了多少改革文件?这些文件之间,又有什么关联?两张大图给您答案。

 

 

 

 

上述可视化大图,从不同侧面切入,组合反映了司法改革全景。当然,司法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试点还在深入,问题仍会继续浮现,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改革有序前行。


一个马彩云法官倒下了,还有19万尽职履责的法官正匆忙往返于法庭内外,为案件劳神,受审限煎熬,被指标困扰,还可能被当事人和信访人跟踪、骚扰、威胁……请相信,改革者的孜孜努力,既是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是为了让“法院更像法院,法官更像法官”。


通过司法改革,我们希望能增加广大法官的职业尊荣感,为每个人鼓劲、撑腰、减负,解决现实困扰和后顾之忧,希望让大家行使权力更顺畅,晋升通道更宽广,履职保障更健全,让这份职业更值得大家留恋、珍惜和自豪。


因为,你们怀抱的梦想,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实习编辑/董欣鑫

为无讼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