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今天就是中秋节了,身为律师的你,对中秋节有怎样难忘的记忆?本周我们邀请到了几位律师,来与我们共同分享他们印象中属于中秋和月圆的温情时刻。
整理/无讼观察员 代重阳
熊智群
湖南九子龙律师事务所
仔细想来,已经十来个年头没有在家过中秋了吧。没错,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不过对于在外地奔波的人来说,回家一趟也着实不易。小时候的中秋,在记忆中已经只有一团模糊的影子了,依稀中,颇像电视里的情节,一家人吃着比烧饼还大的月饼,在屋檐外老树下,一群小伙伴一人扛一大块月饼,嘻嘻玩闹,乡村的月光很亮,中秋的云很薄,小伙伴的笑声很甜。
老人家常说,月亮上有个辛勤的修鞋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修鞋,永不停歇,于是一群小伙伴痴痴傻傻地往月亮上瞪,有小伙伴说“看到了,看到了”其他人便凑在一起使劲往天上瞪,问“在哪,在哪”,那时候还很小,还不知道嫦娥、玉兔、吴刚、桂花酒……
老家附近有两个兵工厂,一个是制造手枪的,一个是制造炮弹的,隔壁村附近有个试炮场,那时候每天早晨五六点,都会在“嘭嘭嘭”的炮声中醒来,这不是战争的炮声,是维护和平的炮声,附近的人早已经当成是睡梦中的礼炮了。不过十几年前,这两家兵工厂都已经搬走了,已经好久没有听见炮声了,说起来还颇有点怀念。
那时候每天清晨,先是炮声,然后就是“冲古子”(外号,当地方言)那长长的吆喝“密务呃——”(方言,卖猪肉的意思),附近的十几个村落没人没吃过他卖的肉,也没人管他到底有没有许可证,可能猪都是附近家养的,大家吃的放心,其实也是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不过这都不重要。二十多年前,吃肉是件奢侈的事,基本每家平均一个月吃一次,有的家庭那是“三月不知肉味”,不过逢着过节,特别是像中秋这样的节日,都是要吃的,所有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过节,因为过节——有肉吃。现在每每回家,还是能看见“冲古子”,他还是在卖肉,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肩挑了,改骑三轮电动自行车了,头发已经白了,背也驼的不像样了。想想,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老家的中秋是怎么样子?
王童
重庆昂科律师事务所
金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节了,如今月饼的包装越来越高档、送礼越来越豪华,而中秋的味道却感觉越来越淡了。
不知为什么,我更怀念小时候的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这首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童声演唱的插曲,是我们那批70年代出生的人都曾熟悉并传唱的。我的父母是出生于白山黑水的东北人、也是文革前毕业的最后一届大学毕生生。当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随单位从全国各地来到了当时的西南重镇重庆,在位于北碚区歇马场的一个至今仍未通公交车的偏僻荒芜之地“天马寨”安家落户,并在这里养育了我们三线二代人。
当时单位是一个封闭的大院,院外有一条磨滩河,河上有一座大石桥。以前这里是所农机校,所以院子里林木葱郁、四季花果飘香,院外又是绿油油的麦田,河对面是柑橘研究所的柑橘林,成熟的时候挂在树上的柑橘像一个个小桔灯一样随风轻轻晃动,对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了。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是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物资匮乏的时代,只有过中秋节时才能吃上的圆圆月饼对孩子们的诱惑是相当大的;有的条件差的家庭还吃不上月饼、只能吃麻饼,这在今天的孩子们是无法想像的。
那时候院里大都是平房,人与人的感情却比现在高档小区里的人际关系要纯朴、善良的多。过节时,左邻右舍都会出来坐在黄桷树下的圆石桌前,大人们聊天、摆家常、赏月;孩子们手里则拿着个豆沙或是五仁月饼,捧着小心翼翼的一口一口地咬,一边吃一边听着大人讲故事,看着满天的繁星,还会想:月宫里真会有嫦娥吗?吴刚什么时候才能砍完桂花树?已经上学的孩子还会应景朗诵一下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每每听到此时,大人们都沉默不语了。
长大后才明白: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挂,皎洁的月光下,这首诗勾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对亲人的回忆,只有在这时,才深深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蓬佳节倍思亲”的感情,儿时的中秋,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和亲情啊!
彭新振
高三那一年,爸妈去外地做点小生意,我一个人在老家备考。我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快到中秋那天,因为思念父母心里特别不好受。本以为中秋就这样孤独的过去,可是幸运女神在那一天出现了,她家就在我们学校附近,那天她带我吃了至今都觉得是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陪我度过一个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温暖的中秋节。后来,她成为了我的初恋,我们俩从高三走过大学四年,后来她跟着我一起到北京读研,在一起的整整六年时光或许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六年了,她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成长很多,带给了我值得回味一生的美好回忆。如今我们分开有一年之久,曾经的过往仍历历在目。又逢中秋,希望她未来的生活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如果有来生,如果还有幸遇到她,我一定会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幸福。
冀杰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
如无相思苦,月非故乡明
记忆里的中秋,是离不开祭祀拜月的。我们那里有“男不祭月”的习俗,所以每年的祭祀都是由母亲来主导完成的。听母亲说,祭祀拜月是为了祈福家人康健,庆祝丰收的,所以每年中秋祭祀的时候她都会格外地认真和肃穆。在中秋将夜的时候,母亲便会忙碌起来,为祭祀做着准备。
祭祀所用的物品一般有五样:神位、香案、香炉、供品和香烛。神位之外的其他物品是在白天的时候就准备好了的,但是神位却是由母亲当晚亲手制作的。神位是用黄纸和细秸秆制成。黄纸宽约8厘米,长约20厘米,先依长线对叠,然后再以中分线为界,将上面的部分叠成三角形状,之后母亲会用毛笔沾着研好的墨书以神祇之名。细秸秆则居中劈开,但只劈到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是为了将黄纸夹入。黄纸夹入后,神位便算是做好了。
到了晚上八点快九点的时候,月亮便开始照入家中的庭院,祭祀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香案摆放在庭院的中央,居中呈案的为径长一尺的大月饼,其余小型供品如苹果、葡萄、核桃等分左右摆放。在前是两个烛台、两个香炉,烛台一左一右,香炉一前一后。一个香炉中安放神位,一个香炉中燃香,两个烛台则各有红烛燃烧。案前蒲团下,母亲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对月三行拜礼,口中念念有词。我虽听不清母亲念的什么(因为据她说念明白了就会不灵),但我知道那肯定是她对我们这一家最为美好的祝福。行礼之后待到红烛燃尽,祭祀就算正式结束了,这时候供品会被撤下来给家人分食。每次我吃到祭祀后的供品都会感觉有不同于平时的味道,虽然这味道本就没有变过。
而今又至中秋,隔家却是千里之遥,对月而望,我似乎看到了月光下母亲祭祀的身影。
袁登华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谈及中秋团圆,很自然的我想到了家和父母。想想我这二十八年确实走得太快了,从来没有停下来认真想过家对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读大学以前的中秋节,我几乎没什么印象,也没必要有什么印象--满脑子八股,满脑子自己那点麻烦事,何能理解“团圆”二字的意义呢?
大学以后的中秋,十之七八都是在外地,和爸妈在一起也就两三次。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是我本科毕业那年的中秋。那时我毕业不久,但一心还是想着要考研读法律,似乎生命的意义和可能性离开了法律就淡然无光了。也就是那一年,父亲查出重症,八月份手术后回家,但依然缠绵病榻。未来的暗淡无光和家庭的病痛一下子向我涌了过来,涌向我这个满脑子大词概念、未经生活的大学毕业生。
下了很大决心,我决定回家和父母待一段时间,和父母一起过这个中秋。当时考研的压力很大,但是一想到爸妈我的内心就惶惑不安。那时我无法、也无能去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只是本能地觉得此刻我应当陪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太需要我了。
那晚回家的汽车上,思绪纷然。我到现在都能感受到当时苏北秋天的寒意,感受到一棵棵黑树如同严厉的鬼魄般愤然注视着我。直面生活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他的重压和无奈。但也就是那一刻,我胸中依然燃烧着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企盼、对理想的坚守。
挎着大包小包,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看到了守候我的母亲。第一次我感受到妈妈老了,第一次我感受到生活的重压已经让她失去了温暖的颜色。爸爸依然躺在床上休养,病痛如同魔鬼一样站在他旁边,一步不挪地盯着他。
也就是那年,我和爸妈在一起过了中秋节。现在想来,还是温暖多于寒冷--尽管内心挣扎生活无奈,尽管寒秋笼罩着大地,尽管四顾茫茫,但是那一刻我和我的父母在一起,我的心是安静的、温暖的,我们依然在一起说笑,也只有我们仨在一起才能有这种抵御寒冷的温暖吧。
也就是在生活的严寒里,我才明白了家和团圆于我的意义--她能给我带来内心深处的温暖。让我明白了尽管霜寒满天,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这样一个地方和这样两个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温暖如春。
李慧娟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忆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提到中秋,就会情不自禁在心中回味唐代诗人李朴的这首诗,脑海中勾画出这样一幅画面:寂静的夜晚,天空挂着一轮明月,月光下,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月饼,欣赏着皎洁的明月……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小时候,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家有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特别是夏秋,月季、菊花、海棠……路人每每经过,都会驻足闻香。每逢中秋,爷爷就会把大红灯笼挂在门外,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各种水果,大人们忙着做饭,我会很调皮的摘几花放在自己头上,在花丛中舞蹈。弟弟、妹妹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大闹爷爷的“御花园”。爷爷呢,坐在旁边,乐呵呵的看着我们嬉戏玩耍。到了吃饭时间,大人们觥筹交错,说着祝福,谈着理想,诉着忧愁……那时还小,中秋节,于我,就是万家灯火,热闹非凡,有月饼吃,有弟弟妹妹玩,还不用写作业。
后来,上了高中、大学,再到如今走上工作岗位,很少再回爷爷家过中秋。现在,中秋于我,少了几分童真,但多了几分感恩。感恩亲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个节日,无论能否回到他们身边,都要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福大家中秋快乐,阖家欢。
林雯雯
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
中秋记忆
那年我刚大学毕业,接触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刑事案件,这是一个银行行长受贿犯罪且涉案金额311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该行长已被纪委、反贪带去调查、讯问将近2个多月时间,这期间,反贪以有碍侦查为由一直不许可律师会见。
那年中秋前一天早上,磅礴大雨,很多道路已经被雨水淹没,原定的外出工作计划无奈全部取消,突然,接到了反贪许可会见该行长的通知,我和师傅毅然决然地决定当天就会见,不仅因为家属迫切的心情,其中更重要一个原因是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希望代家属给他送去中秋祝福。
直奔看守所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下车后雨水已经打湿了身上的衣服,整个看守所显得格外凄凉,只有我们的车发出“滴滴”声,在雨中此起彼伏。当我递去会见申请材料时,工作人员投来诧异的表情,我想,他一定在心中鄙夷到“两个傻逼这么大雨还过来会见”!
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那时该行长见到我们两时的神情,是惊喜、是感恩、是信任、是依赖,我念完他家人给他写的信又送去了中秋祝福,抬头不经意间看到他那饱含泪水的双眼,他感谢我们能在中秋前一天冒这么大雨来见他,让他感觉就像见家人一样。那句“像见家人一样”,让我对律师行业有了新认识,也让我那年中秋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李艳
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工作以后,第一次回家过中秋节,还赶上“莫兰蒂”台风袭击泉州,狂风肆虐。出门简直变成是一件考验体重和决心的事情。跟老板们请了一个小时的假,只为早点出发,避开台风与晚高峰夹击的时候。现在正在返程的车上,啃着面包,祈祷着风雨小点,能顺利到家。异地工作的律政小民工已经半年多没有回过家了,虽然多年在外的读书经历已让我独立坚强不太恋家了,但当接到爸妈电话问车到哪了,风雨大吗,吃晚饭了吗……心里还是很感动,很牵挂,如此归心似箭。记一次在台风袭击日子里拼命往家赶的中秋节,多年以后回想一定会感慨此景此情此刻吧。
朱凤婷
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
最喜欢一句话“你若感觉自由,只因尚未飞抵天穹高处”。做律师以后,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昨天的自己依旧行色匆忙——白天查档跑法院,晚上审合同出法律意见,就连做梦都在和当事人探讨案情。对于一个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放假前夕一定是洪荒之力泛滥的时候,整个人像是一支在弦之箭,蓄足全部的力量,只为最后奔向家的一瞬:去法院路上堵怎么办?走路!法院排队的人多怎么办?带着笔记本去改合同!合同太多怎么办?一个一个改!回家太晚怎么办?正好过了堵车高峰!
最后的最后,畅通无阻地回到了家。终于,中秋节,我没有迟到!
原来时常感觉不自由,像是为当事人献了身。但只有和家人安心的相聚,和兄弟姐妹们相约,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不自由是多么让人有安全感。在忙碌中尚且可以安逸的享受亲情之乐,之前的不自由是多么的让人有充实感。不自由是生活之常态,不自由让人享尽天伦之乐。
杜文曲
天津融汇律师事务所
我本人在外地工作,所以今年的中秋节是最近8年来第一次回家和家人共度。由于通讯的便易,加上不谙世事,学生时代的我对于‘’中秋佳节‘’没有太多的体会,更谈不上“每逢佳节倍思亲”。工作之后,因为忙碌也没有倍感思乡。但近年来年龄有所增长,又加上姥姥已经年过古稀,更注重‘’回家过节‘’。今年回家过节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惊喜”,就是常人过节的“平平淡淡”。但,对我来说仅这份平静与放松就已弥足珍贵。
尹灿星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今年的中秋就很让我惦记
关于假日,2013年的那个跨年之夜很难忘,当事人本来是作为证人,在我们陪同下远赴蜀国,但是却被扣押,跨年的夜晚大家一夜无眠、倍感焦虑,好在新年的第一天出现转机,当事人安全无恙,我们陪同其回家。
关于中秋,记忆不多,相对来说,今年的这个中秋,就是此时此刻,纠结于当事人仍身陷囹圄、无法与家人相见而揪心。
这是一个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案件,当事人确实是收到了钱财,但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收钱并不等于一定是犯罪,当事人自被拘留起便从未认罪,我们自然也是做无罪辩护。
案件一直延展到今年,四月十八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司法解释,原本法律中没有规定的情形也被认定为“利用职务之便”,因此一审被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虽然是该量刑格的最低限,但是毕竟不符合我们的初衷。
虽然我们的委托只到一审判决送达时便已经结束,但是按照我们办案的惯例,一般仍到看守所里询问当事人是否上诉,当事人经过权衡考虑,表示不再上诉,但其收到判决时要求上诉。
随后询问法院何时当事人能下狱执行,一审法院要求当事人出具《撤诉申请》,慎重起见,最终决定将案卷移送到二审法院,目前二审还未分到具体法官,当事人和家属仍在等待。
可能是考虑到早下狱有利于减刑,也考虑到早日尘埃落定,当事人及其家属非常着急,天天盼望着二审能尽快分到具体法官,尽快案件有一个结果。
虽然我们不再负责后续事情,但是这个当事人非常有涵养、有素质,每次去会见他我都觉得颇有收获,其在看守所中坚持读书读报、锻炼身体,并且还写日记、写诗歌,他乐观的心态总是感染我。
因此这个结果,我也在等待。
中秋佳节为全家团圆之日,由于刑事诉讼的原因,当事人虽不能重获自由和家人团聚,但是如下狱的话,则可以和家属会见,以解已经长达两年未和家人见面的相思(除开庭短暂见面外),因此,在这个尤为思家的日子,我也盼着当事人和家里人能够相见。
哪怕这种见面,目前仍隔着铁窗。
齐正
北京卓浩律师事务所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今年的中秋的前几天,洋哥上小学了,他生日那天也是开学的日子,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他,只能把跟他一起玩时的我脑子里留下的剪影画成画,集成册,送给他,我觉得这样很美好,我喜欢美好的瞬间和回忆,愿洋哥也喜欢。
做律师的孩子,我想应该是幸福的。做律师的孩子别人以为可能很痛苦,以为律师没有时间陪孩子,因为律师好像要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十二点,好像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其实不是这样的,律师是忙,是从早到晚在思考怎样解决问题,但是思想是不受拘束的,在这过程中,也在思考着怎样让家人更幸福,让宝宝更快乐,律师相对在一周内会有自有的时间,我每周都会陪洋哥去公园或者游乐场或者去骑车。我俩一起在成长。
中秋意味着团圆,电视里的主持人总是在说,无论怎样,中秋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度过,吃一顿团圆饭。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很难实现。我小时候,中秋节是父母最忙着挣钱的时候,不能陪我和哥哥过。长大后我去了公安局,中秋节父母仍然忙,而我要忙着要虚伪的拿着礼物去看领导去送礼,家里仍然过不到一块。
做了律师,现在才是真正的自由了,我可以自由的去拜会朋友,去跟车友骑行,来给洋哥画画。这是选择做律师的好处,忙的时候放手去忙,积德行善;放假的时候尽情放松,和家人团聚,与朋友相逢。这个中秋很平静,但应该会是我记忆最深的中秋节。
生如蚁而美如神。大家中秋快乐。
下期预告:
下周又要迎来法律人一年一度的门槛大战——司法考试,已经跨过门槛的你一定还记得那些为司考奋战的日子,也一定记得当年九月份的最后一周考场上冥思苦想、奋笔疾书的你,更难忘的应该是等待成绩许久后看到360+时的惊喜!那么,下期欢迎大家聊聊你最难忘的司考记忆、最独门的“保过秘笈”。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