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如何成为真正的「高收入人群」
余朋铭 余朋铭   2017-06-01

 

我曾经看过一份关于律师的收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


(1)北京有律所1782家,执业律师23776名,创收97.61亿,人均创收41万元


(2)深圳有律所459家,律师人数7892人,创收28亿,人均创收35万元


(3)广东有律师2.5万名,创收70亿,人均创收28万元


(4)上海有律所1222家,律师16692人,创收89.1亿,人均创收56.3万元,位列全国首位。


……


在多数人眼中,律师属于「高收入人群」——原因很明显,尽管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存在,但从平均收入来说,律师的整体收入是高于大部分行业的。


现在问题来了——是不是我年薪百万,就是高收入人群了呢?


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最常看到的一个画面是:


虽然XX合伙人的收入很高,但是背后往往意味着,他和团队每年要办理超过200+的案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围绕客户的需求在转。


所以真正的高收入,除了看收入的「绝对值」之外,更重要的是看收入的「构成」


律师作为脑力工作者,在收入上有一个明显的「劣势」——你必须主动工作,才能得到收入。只要一休息,收入就会停下来。


我曾经接触过不少广告人,很多广告总监也是年薪百万,但于此同时,广告创意也像法律服务一样,是基于个人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存在的——所以大部分的广告人都称自己「广告狗」,永远会围绕着客户的需求熬夜加班。


如果你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这样的「主动收入」,一听就知道不可持续。


所以最优的策略,就是调整自己的「收入构成」——除了增加自己的「主动收入」之外,还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被动收入」


而这一切,是有很多被证实成功的基本做法的。


首先,增加自己的主动收入,建立更稳定的商业模式。


不论结构如何变化,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产生的「主动收入」依然应该是律师收入的核心——就像一家公司,要有自己的「核心现金流来源」,才可以更持续地发展。只不过在商业模式上,需要调整策略——不论你是做什么业务产生收入,都要想办法做那种「一次付出,可以长期获得回报」的事情。把特定法律服务做成「产品」来卖是思路,建立团队分工协作,也是思路。


其次,把收入尽可能地买入资产,而不是买入负债。


所谓资产,就是那些购买了之后,会为你持续创造收益的东西——比如房子,就是典型的资产,房产价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大概率」升值。而所谓负债,则是买了之后,需要持续支出才能维持的东西——比如汽车,就是一种负债,随着时间变化,它「大概率」上会贬值,而且,你还会持续地为它支出更多。


最后,学会理财。


现金只要放在手上,「几乎一定就会贬值」。所以基本的策略,就是要把现金放入可以「用钱生钱」的各种标的里。不论是低风险的货币基金,还是高风险的二级市场,你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各种各样的资产配置——总之,不要把钱放在手里。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真正的高收入人群,大多数都是这么做的——


1.找好的工作


2.存钱


3.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就节约开支存钱


4.把存下来的钱买资产,绝不持币


5.资产就是可以给你带来被动收入的东西


6.当被动收入超过你的开支的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拿来创业


7.奔向财务自由

 

绝大部分人做不好3,看不懂5


在收入增长的路上,我还有更多的个人经验和故事,可以与你进一步分享。


6月4日,我会和无讼的合作伙伴「宜信财富」就这个话题和大家深度分享。北京的律师朋友,我们一起聊聊!


沙龙主题:

 

律师界商业模式打造与个人资产配置


主讲嘉宾:


卢悦  宜信财富投资咨询部负责人:


国际金融理财师CFP。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毕业。曾供职于北京银行和渣打银行,期间曾任渣打银行北京华贸支行行长。兼任全国境内市场产品策略特约顾问等岗位。2014年加入宜信财富。

 


 

余朋铭  无讼律师服务中心经理:

 

 

时间:


2017年6月4日(周日)下午14:00-16:30


地点:


北京·国贸三期56层宜信财富尊享中心


 

点击此处,马上报名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