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结婚要门当户对。律所间的联姻也是。
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律服务国际化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律所将目标瞄准中国律所,希望能够与其“喜结良缘”,同享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这块大蛋糕。继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与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并、全球十大律所之一的德同国际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并之后,今年5月初,律界又传来另一重磅消息:英国魔术圈律所高伟绅寻求与中国律所“联姻”!
高伟绅最青睐的联姻对象是谁?越来越多外资所寻求中国“对象”意欲何为?这些答案等待着被解开。
文/谢珊娟 律新社主笔
来源/微信公众号 律新社
消息称:中伦所是高伟绅接触的潜在联姻律所之一
提起高伟绅,许多律师对其评价:高大上!国际领先律所!
不仅因为高伟绅为伦敦五大律师事务所之一,与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司力达律师楼等并称伦敦法律界的“魔术圆圈”,还因为其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法律市场的国际律所之一,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成立了北京和上海办公室,这些年来,在银行与金融、资本市场、公司业务与企业并购等领域均有杰出表现。
4月8日,在2016年钱伯斯亚太法律大奖颁奖典礼上,高伟绅所荣获“年度亚洲律师事务所”,钱伯斯给予其评价:它是一家全能型的精英律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以来都保持在最顶级的行列。它展现了世界范围内杰出的专业知识和一贯的优质服务,这为它带来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成就和显赫的客户群体。
尽管高伟绅这个品牌已自带光环,不过,日前TheLawyer网站的一则报道,却似乎透露了该所在中国市场的“焦虑”。随着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壮大,国际律所如何分得一块大蛋糕?如何在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站稳脚跟?眼看其他国际律所结婚的结婚了,有对象的有对象了,高伟绅确实也该有些动作表示了。
报道称,英国魔术圈律所高伟绅(Clifford Chance)正在和几家中国大所商谈中国地区的联合事宜。高伟绅北京和中国地区的管理合伙人Stephen Harder是这一潜在联合的首要推动者,他在高伟绅工作了14年,并将于5月退休。Harder的继任者、新的联合负责人Terence Foo和王彦峰,将在全球管理合伙人Matthew Layton的领导下,接手这一工作。
那么,中国哪家律所最深得高伟绅的心?目前从收入排名来看,排名居前的大所有大成、金杜、中伦、君合等,但这些大所有不少“已婚”或有潜在“交往对象”,如金杜与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紧密联盟、大成与德同合并、君合与英国另一家魔术圈律所司力达长期合作等。
The Lawyer网站称,中国按收入排名第三的中伦律师事务所,是高伟绅接触的潜在联合律所之一。早在2015年举行初步阶段合并的讨论后,高伟绅和中伦决定分道扬镳。2015年9月,中伦将国际战略定位在作为独立律所来加强国际业务存在,而不追求与外国律所的联合,因此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未再有进展。
最新回应:高伟绅对传闻和猜测不予评论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高伟绅寻求与中国律所“联姻”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许多律师界人士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也表示曾获悉此消息,也曾听说了高伟绅在和中伦所谈,但最后没谈成的原因,有律师分析称,或许因为高伟绅过于“强大”,中伦所合伙人担心“联姻”后,会逐渐失去主导权,而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中国大所合伙人在和国际所合作时比较担心的问题。
不过,对于寻求联姻这一消息,高伟绅所并没有正面回答。“本所对传闻和猜测不予评论。”高伟绅相关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其在中国的业务已相当成熟,目前在中国业务上的战略是依靠内生性增长,当然,对中国业务也在不断地投入资源,也一直在寻求合适的人才和机会进一步加强高伟绅在中国业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高伟绅相关新闻发言人向律新社表示,高伟绅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
“高伟绅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已经超过三十年,对中国市场一直全力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方位涵盖了所有执业领域和行业。我们将继续延续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和对中国业务的投资。”该相关新闻发言人告诉律新社。
不过,有律所向律新社透露道,高伟绅曾找过他们洽谈“联姻”,但因为某些原因没谈妥,最后不了了之。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高伟绅还将继续寻找中国合作伙伴,直到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为止。
外资所寻求中国“对象”意欲何为
事实上,近几年,外资所与中国所“联姻”的动作频频,比如去年轰动律师界的大成Dentons合并,合并后成全球律师业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共享国际法律业务。但由于中国法律禁止国内律所和海外律所全面合并,因此Dentons和大成选择了瑞士协会结构,该结构允许总部在不同国家的律所在一个品牌下结合,同时保持财务独立。
谈及越来越多外资所寻求与中国“联姻”意欲何为时,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全球副主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EO)肖金泉律师告诉律新社:“近几年,由于经济的衰退,国外一些国际大所的业务增长不是很明朗,甚至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创收向下。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区域,法律服务市场处于一个高增长的状态。所以,一些国际知名律所,对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法律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划,各家方式都有不同。”
肖金泉律师
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全球副主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EO)
对此,邦信阳中建中汇所管理合伙人徐国建律师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外资所想跟中国律所联姻,从长远来看,主要是因为其看好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随着金杜与澳洲万盛国际律所合并,大成和Dentons合并,随之挤压了其他国际大所的业务空间,(高伟绅)希望有足够的中国市场份额,那么,他们就必须走联姻这条路。”徐国建律师分析道,中外律所联姻不仅是国际律所在分国内法律服务市场蛋糕的做法,也是中国律所国际化的一个途径,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徐国建律师
邦信阳中建中汇所管理合伙人
如何在全球经济新常态化下做全球律师业布局?如何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法律服务市场“蛋糕”纳入国际律所战略中?肖金泉律师分析称,这是很多国际律所考虑的现实问题。很多国际律所很早开始布局,在中国市场设置其机构和分所,但真正在中国实现盈利的几率很小,所以,现在他们开始寻求和中国优秀律所或中国规模律所的合并,这是很多国际律所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但中外律所因不同的律所文化、作业模式、管理架构等均有很大的差异,合并或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于国际律所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事实上,国际律所和中国律所合作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分享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服务“蛋糕”,中国律所客户的质量和拥有量是其合作考核的目标。不过,肖金泉律师也指出,近几年,各个国际大所都在调整全球战略,未来合作方式也会多种多样,不只合并一种。
在肖金泉律师看来,高伟绅是一家“很不错”的律所,从品牌、口碑到服务、影响力都很不错,大成所也一直关注其发展动态。“它们在中国受到很大关注,在众多外资所中,其在中国的业务还是不错的。它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已经在中国取得的市场份额与未来中国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推进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中外律所“联营”越来越流行
这些年来,许多外资所在中国“玩”不下去了,纷纷关闭其在中国的分所。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和法律研究中心一份关于在华国际律所的报告《The Outpost Office》披露,1992到2012年间,只有25个律所因为战略原因退出中国市场;由于合并和破产,平均每年有7个律所关闭其中国办事处……报告表明:对于国际律所,在中国拓展规模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能否赚很多钱。外国律所在疯狂进入中国后的停滞,表现了合伙制的限制以及中国政府构建法律市场的权力。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国外律师事务所长期对他们在中国受到的监管限制感到沮丧。
不过,自上海自贸区开放以来,中外律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以及中外律所联营的两项实施细则发布,意味着中外律师可以通过这两种合作方式,开展更多跨境的业务合作。这解决了很多外国所在中国的很多难题,英美所等外国律所通过联营,就能以联营所的名义出具中国法下的意见书,以联营所的名义出庭,全面参与各项法律业务。
这两年,中外律所“联营”越来越流行。2015年4月,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与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正式联营,成为自贸区内首家获准的中外律所联营试点。2016年3月30日,瀛泰律师事务所对外宣布,与英国夏礼文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自由贸易的联营申请已获批准,这是第二家中外联营律所,也是上海本地律师事务所中第一家获得批准与外国律所联营的事务所。
“外资所和中国律所的联营近几年来比较多,因为上海自贸区2014年才开放了外资所和中国律所的联营,而目前外资所要和中国律所合作的合法方式也就只有这一种。”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震宇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由于国际所在国内很多业务不能做,这也是导致他们只能寻求和中国律所联营的主要原因。
丁震宇律师
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不仅外国律所在中国寻求与中国律所的联营,中国律所走向国际也会寻求与国际律所的联营。丁震宇律师告诉律新社,世泽所作为一家涉外律所,虽在香港、东京和洛杉矶开设了分所,但和当地律所紧密合作一同为中国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时,他们发现,相比外国所,世泽所在做中国业务时会相对有优势,如果是做跨境业务,也要和国际律所进行合作。“我们在香港和东京都有和其他律所联营,涉及到外国业务,我们都会找他们合作。”
谈及高伟绅寻求与中国律所联姻一事,丁震宇律师认为,这并不足为奇。他表示,外资所在中国业务的竞争力已不大,随着中国律所越来越重视国际化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与国际律所产生的关系将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实习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