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多人认为,律师和医生、教师一样越老越值钱,但青年律师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譬如快速的学习能力,旺盛的体力,和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敏锐触觉。这一期夜聊会,我们邀请到五位嘉宾和大家聊一聊:青年律师在处理业务上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整理/无讼观察员 谢昊
易胜华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
我做律师已经有十几年了,从故乡到异乡,从县城到京城,从小所到现在所谓的“宇宙第一超级大所”,从实习律师到高级合伙人,从单打独斗到有了自己的团队。我从来不眼红一些名气比我大、挣得比我多、职位比我高的律师同行,因为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不是特别难。我羡慕嫉妒的对象,就是各位年轻律师,我是真的真的非常羡慕你们,嫉妒你们,恨你们。
我认为,今后几年中国的大律师必然是年轻的律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现在的中国,一些大律师,似乎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律师,四十多岁能够称得上大律师的,并不太多。有些年轻律师比较焦虑,是不是还要熬很多年,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呢?
现在中国五六十岁的大律师们,也就是“老炮儿”们,在他们刚刚入行的时候,有很多的优越条件。二三十年前,中国的律师业刚刚恢复重建,律师们根本不需要为案源和收入发愁,也不需要去考虑营销。那个时候,法律的更新速度非常慢,律师的学习压力也很小。不像现在,每个月都有大量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如果是一、两个月没认真学习,马上就落伍了,就要闹笑话了。
这些“老炮儿律师”们腾出来的空间,和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业务领域,都是年轻律师大有可为之处。我们知道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从平凡到卓越,只需要全身心投入某个专业领域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十个小时,三年的时间就够了。如果算上实习期,还有之前准备司法考试的时间,以及在学校学习法律的时间,还用不了三年。从理论上来说,年轻律师完全有可能成为某个法律领域的专家。
年轻人成为大律师并不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在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例子。这些成功的年轻律师,他们出道的时间非常短,却迅速崛起,脱颖而出,无论是业务收入还是知名度,都让人感觉到后生可畏。
从法律服务的新特点、新领域来看,年轻一代的律师完全有可能用几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一些好运气,让自己成为大律师,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熊智群
湖南九子龙律师事务所
早几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他也是一个年轻律师,他说,现在年轻律师过的太艰辛,好不容易通过司考,经过实习拿到执业证,刚执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确实,这是一个年轻的律师都要经过的艰难历程,是一种历练,这种历练是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他还说,年轻律师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容易,很多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执业多年的律师占领,我们只有“高山仰止”,确实如此,这是资深律师的优势,前辈们的经验我们当然需要学习和借鉴,毕竟那是多年的积累和心血结晶,我也告诉他,我说我们也有优势,他很惊讶,问:我们也有优势?我说是的。
我说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天都有新事物新景象,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去学习,我们年轻人学习意识强、学习能力高、适应新环境快、乐于接受新事物,新领域的产生必然就会有律师的新用武之地,在法律的领域,从来都有值得去、也是需要去开垦去耕耘的新大陆,精心灌溉之下,必有丰厚回报。
我们不能都围绕着常规领域的那一亩三分地,确实,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我们当然不能放弃,我们也有非常大的信心和可能在这块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但是新领域的出现,我们也要有极大的敏锐和洞察力去发现,尽早占领高地,取得更耀眼的辉煌,这也是年轻律师的优势,我告诉他。
这算是对朋友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马家强
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
首先,相对老年律师而言,青年律师所掌握的法学理论更为新颖、法学功底更为深厚。尤其是目前的老年律师,大多是部队转业,加上当年社会上流行着更加浓厚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一批更为优秀的法学知识分子步入了法官、检察官、司法局等政府机关。相对而言,如今的青年律师大多是“科班出身”,具有较强的法学思维和法学素养。
其次,由于老年律师饱经沧桑,对当事人的“惨痛经历”已经习以为常,除非案情非常特别,否则,并不能引起经验丰富的老年律师的关注,但是相对而言,青年律师激情饱满,对未来充满渴望,对工作充满激情。
再次,由于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暂且不说每日不断更新的法律规定,就连法律观点、司法政策都在逐步变化,相对老年律师而言,青年律师有更多学习的精力、机会和热情。
最后,目前互联网不断飞速发展,微信、微博、知乎等分享交流平台给青年律师更多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后天学习的方式弥补经验不足的短板。而老年律师,尤其是身体受到约束或技术水平受到束缚的老年律师,从互联网平台获取交流的能力相对较差。
当然了,我们不可否认,律师是一个传帮带的行业,青年律师的崛起势必需要老年律师的帮扶,需要他们将可贵的经验分享给我们。老年律师作为法治时代的先驱,作为律师队伍的领头军,为我们青年律师铺就了更好的路。
宋伟锋
杭州市江干区法院
我想年轻律师相较于年长的律师优势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身体。身体是青年律师最大的资本。年长的律师可能会比青年律师多经验、多资源、多人脉。但从整体上讲,年长者在在身体、精力上肯定是不如年轻人。青年人可以连续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年长者在这一方面可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年轻时连续通宵几个晚上都没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现在晚上一过11点就会犯困。主观意志上想继续做下去,但身体吃不消。对于一个律师来说,身体管理也是保证自己工作状况的重要能力,许多优秀的律师都注重锻炼和健身,我想意义就在于此。
2、跨界学习能力强。不记得在哪里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上说青年人与年长者能力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新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年轻人兴趣广泛,发现、接受、精通新工具的能力强,不要说像无讼、法信这样专业APP年轻人运用起来快,年轻人依自己的兴趣对其他领域出现的各种工具也会去钻研和研究。在这个时代跨界发展才是王道,而年轻人在这一方面具有优势,他们触角敏锐。
3、代际优势。虽然现在社会资源大多数掌握在年长者的手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也是青年时代过来的。作为青年律师,只要情商高,可以很轻松地同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各行各各业的优秀青年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与他们一同成长。但由于代际的关系,年长者有时拉不下脸面同比自己小很多的人进行交际。忘年交之所以是美谈,就是因为现实中这种关系比较难得。青年律师只要注重自己的朋友圈交往,今天的小伙伴就是日后自己最大的助力!
闫宏伟
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
律师的看家本领就是自己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过去,我们常把这种能力归纳为律师的法律知识和经验,而知识特别是经验的获取,需要时间,所以,当事人倾向于更加信任资深律师,因为他们至少“看起来”更有知识和经验。然而,时代在变,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正在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机器人都可以给手机贴膜了,你还在以同样的眼光看待青年律师吗?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青年律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往需要多年才能积累下来的从业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年轻律师可以迅速拥有,而且其获取的经验(间接经验也是经验)甚至远超传统律师个人经验的多年积累。虽然说资深律师们一样可以使用这些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年律师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术的愿望和能力远远超过资深的律师们,虽然我没有数据来证明这一点,但看看我们身边的青年律师们是如何熟练使用电脑和手机协助办案的,相信你不会否认这一点。
中国正在完成法治化,法治的理念不断更新,各部门法逐渐完备、理论也不断发展,同时社会生活也日新月异,不断提出新的法治命题。这就决定了律师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青年律师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学习的意愿,都天然具有优势。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对于这些前沿的法律技术,青年律师投入的热情和精力最大,也必将获益最多。律师需要不断学习,技术正在改变律师业,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律师迅速赶上甚至超越前辈的最大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青年律师的法治意识往往较强,更愿意依法办案,拒绝勾兑。一是因为青年律师接受的法治教育普遍较好,规则意识、公正意识较强;二是因为青年律师因为涉世不深,受不良社会风气侵染少。从我本人的观察来看,很多敢于说真话,敢于叫板某些不公平、反法治的事件和人员的,往往是青年律师。你可以说这是愤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却认为这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青年律师的优势有很多,但我以为,以技术弥补经验、以学习完成超越、以法治意识引领新时代,是青年律师最大的优势,也是青年律师迅速成长的法宝,是中国律师对法治社会的最大贡献。
赵长坤
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
经常听人说,律师与医生、教师一样,越老越值钱。这仿佛也演化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较之于青年律师,当事人更愿意去聘请“老律师”,认为,律师越老经验越丰富,律师费开高一点也值。然而,青年律师真的比老律师弱吗?青年律师的优势在哪里呢?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我自己,同时也困扰着无数刚入行的青年律师朋友。今天,站我个人的角度,谈一下青年律师的优势:
一、年富力强。我个人认为,律师不仅是一个智力活儿,同时,也是一个体力活儿。想做一个好律师,没有较好的身体支撑是不行的。青年律师较之于老律师,通常,年富力强,能够适应加班,超强体力工作。有时候,在通往大律师的道路上,没有案件“数”的积累,很难达到专业上“质”的突破,而这里的案件“数”需要多少体力的投入,恐怕每位奋斗在一线的青年律师心里面都很清楚。
二、互联网思维。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律师行业也不例外。现在的年轻律师大多熟悉互联网,这也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比如,对于青年律师来讲,刚入行,可能没有太多丰富的经验,但是裁判文书网等相关平台却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相似判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练掌握案例检索技术。通过案例检索,吸收其他律师庭审中的法庭陈述、质证意见等,以及各个法院的裁判观点,通过分析以上数据,来弥补自己在经验上不足,甚至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
三、紧跟潮流、勇于开拓。较之于老律师,青年律师对新生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敏锐的嗅觉。对于刚入行的青年律师来讲,大家的目的相对单纯,就是在事业上取得突破。这样的情况下,开拓进取可能就是唯一的选择。不用担心青年律师会墨守成规,因为对我们来讲,没有“成规”,没有“瓶颈”,有的只是“可能”与“希望”!
熊烨
武汉大学
律师行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几百年来都没什么改变。年轻律师在业务上与老司机相比,真的有优势吗?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老司机开的又快又稳,但年青律师也有独特的优势。
1、更多时间和精力
非诉律师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出差路上完成优质法律意见书,青年律师基本处于这个阶段;第二重,为企业全方位解决问题;第三重,靠人脉为企业整合资源。本质上,做非诉业务的青年律师和纺织女工一样,会进行大量重复机械性运动。非诉团队标配是一两位老司机带上几位小鲜肉。老司机负责战略与协调,青年律师负责执行,upintheair。非诉业务律师昨天还在内蒙古大草原利用无人机数着羊,审核生物性资产的真实性,今天马不停蹄赶到西南某偏远小镇核查子公司的运行情况,明天又海陆空倒腾到东部沿海开股东大会,核查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运转。青年律师有时间有精力,这是优势。审阅文件资料,眼睛看花;网上参考外部信息,双手成茧;人员访谈录音录像,内存占满;企业实地调查,来个全马。只有青年律师才能支撑这样高强度的暴走,因为他们身体、精力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时刻。年长律师在出差、尽调上没有优势,一方面因为精力不济,另一方时间更加值钱,花大量时间在尽调底层工作不划算。
2、敏锐捕捉新事物
对于60后、70后的律师,经验是他们的优势,经验无他,唯手熟尔。他们在一个领域的优势又长又深,面对一个新的case,老司机基于过去的类似经验便能解决。在经验这个维度上,形成了他们的智慧。对于80后、90后的年青律师,经验尚浅,对于业务的深度比不上前辈们,但由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在打通了获取知识壁垒,使年青律师积累经验的效率更快,以前律师获得一手知识,经过艰苦加工,使其变成二手知识,融入个人体系。而现在,通过像“无讼”这种法律平台,年青律师可以高效获得经过老司机们精心打磨出来的二手知识。人类进程告诉我们,一代人在同样年龄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比上一代丰富,正如“现在可以轻松获得东西,古代帝王会用半个江山来换”。资本市场变化太快,各种商业模式鳞次栉比,有遇到律界前辈不知道永安行、摩拜、airbnb,也不清楚斗鱼、熊猫tv直播行业。但青年律师获得经验的速度更快,因为他们对新领域更加的敏锐。
3、守正出奇,创造需求
守正:律师的经验是业务水平的的保障。把业务看成一道菜,能做出好吃的菜不是靠德国精确到毫克的厨房工具,而是厨师的经验。在一个节目中,“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和徒弟同时竞技,让食客“盲品”,食客还是能吃出师父与徒弟的不同,认为师父比徒弟多了一份时间沉淀浓厚感。出奇:年青律师在经验维度上也许无法体现出优势,但青年律师可以在食材、摆盘、服务等其他的维度创造更多需求。有位做IPO的客户对比了很多家律所,选择了我们团队,他说,“在你们几个大所之间我确实不知道选择哪家,但你们服务态度是最好的。”一家餐饮公司老板为申报IPO进行咨询,在会见的前几天,我翻遍了所有餐饮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了解整个行业毛利率、净利润率、ROE,甚至跑到菜市场去调研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区间。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们从番茄3元一斤聊到了鄂湘情的转型失败、俏江南对赌出局、全聚德和大董哪家鸭好吃。
下期预告:
虽说“术业有专攻”,但法律人身处瞬息万变的法律行业,时刻面临着来自新业务形态、新服务需求的挑战,需要不断更新个人认知。
那么,你认为法律人除了学习法律专业知识,还应该学习哪些思维模式或知识技能呢?你觉得最有价值的一次“认知升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 tougao@wusongtech.com ) ,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