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本周末就是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试了,作为全国“最难”的考试、每一个法律执业者都必须通过的考试,司考给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我们留下太多太深刻的回忆。今天无讼请到了几位司考的“过来人”,请他们聊一聊那年司考那些事儿。
整理/无讼观察员 梁泽宇
郭俊苗
北京中伦文德(天津)律师事务所
我们校园不大,图书馆很小,自习室的座位总是不够用,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跑去抢座,睡个懒觉简直太奢侈,当时内心OS:这种艰苦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但此刻再回想,竟觉得那样争分夺秒的学生岁月实在可贵。
尤其幸运的是,我还有一群志同道合共同备考的战友,大部分时间大家一起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偶尔一起讨论问题、互相调侃。我非常喜欢并且乐于享受这种并肩前行、无所畏惧的感觉,它是支撑我坚持到最后的“强心针”。现在,有些朋友虽不常联系,但每每想起那段时光,我依旧心存感激。
最艰难的日子莫过于酷热的夏天,那时暑期宿舍不能住人,而我报名参加了司考暑期培训班,所以只能培训班附近的村儿里租了一间大概只有六、七平米的小屋子,以后的日常就是白天出门上课,晚上回到出租屋,没有电视没有wifi,三顿都吃路边摊,洗澡还要跑到外边澡堂,一起备考的小伙伴也因为放假的缘故无法始终相伴。对于已习惯热闹的我,这种状态着实令我崩溃,有一度我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特别孤单,也很无助。有几位朋友知道了我的状况,时常打电话鼓励我,带着我最爱的烤猪蹄来看我。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加油加油加油,一定可以的。自信心就这样一次次被打击,又一次次重新建立,而且愈来愈牢固。厚厚的三大本不知翻了多少遍,陷在浩瀚的题海中似乎也变得不再烦闷和焦躁,大概已学会愈挫愈勇、苦中作乐吧。六个月的辛苦,最终也迎来了属于它的硕果,418,数字吉祥又顺口,就像街边小摊的促销活动日,普通却有意义。
后来,读了研究生;不久前毕业,做了律师。无论在哪个阶段,我都一直记得到当年备战司考所带给我的人生体悟,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可能与成功不期而遇。感谢当时的自己,感谢那段弥足珍贵的美好时光。现在,一切都刚刚好。
郭子龙
北京国宏律师事务所律师
那一年,刚好大学毕业。别的专业的同学都已谋成高就,而对于法学专业的我们而言,能否给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启那座令我们无限期待与憧憬的法律职业的大门,凭的绝不仅仅是毕业证、学位证,一切还要等到九月份的司法考试后才能见分晓。
我不断地调整自己,耐住寂寞,放下欲望,舍得享乐,努力忘记除考试以外的任何人和事。现在只记得临考前的那一个月,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依然毫无困意。不去想过与不过,只想坚持到底,尽己所能,简单得心无旁骛。
考前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涨。一方面,盼望着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犹如一个即将被检阅的战士,既兴奋又紧张;另一方面,却又恨不能每一秒钟都能掰成两瓣来过,这样便可以准备的更充分一点。
两天的鏖战。当结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司考,就这样结束了。走出考场,我与守候在校门口同战司考的好友紧紧相拥,夕阳西下,眼泪夺眶而出。
白马纵身,一跃几年,回首当初,为了梦想,也曾壮怀激烈的岁月。每遇艰难,想要放弃,都会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张明楷老师说过:“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人谁不畏艰险?人谁不图安逸?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可谓人中之杰!
吕梦娜
浙江瑞坤律师事务所
记忆中的司考,一个是苦涩,一个是专注。
苦涩是因为失眠,从6月份开始到司考结束乃至当年的考研复习时,我都被失眠所困扰。当时真的是穷尽一切办法来与失眠君做对抗。搬出寝室,在校外找了房间,改善居住环境;每天睡前吃褪黑素,激发睡眠因子;去医院看病,冒着变傻的风险吃安神药品。
考前住在酒店,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那晚上我到了凌晨三点还没睡着,吃了两次褪黑素都没有效果。辗转反侧伴随着焦虑、不安,以及第二天清晨的N杯咖啡。
专注是一种极致。七月到九月,炎热的酷暑、硕大的熊猫眼依旧无法阻拦我要通过司考的决心。从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阅览室里堆积了厚厚的书本,留下了奋力听课努力做题的身影,以及同学间互相鼓励的美好时刻。
最开心的是莫过于一起奋战的好友和室友全部都顺利通过!
丁秋萍
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
司考记忆一二三:
no·1 当时备考的专注力真的是能给自己98分,考前一个礼拜每天早上坐在自习室看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不出神,看得非常起劲。现在的专注力没以前那么好了,经常被手机干扰。
no.2 特别喜欢民法老师钟秀勇,听他讲课感觉超好,会让人微微一笑的课。
no.3 舍不得扔掉那些泛黄的司考讲义、笔记本,现在它们还“住”在我的书架上,偶尔抬头看到它们,真好啊。
王一乐
陕西昊源律师事务所
司考那年正好也要准备考研,自己在是否司考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我告诉自己:硕士不一定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而司考证却是法学院学生的必要证明。因此,我最终坚定了参加了司考的决心。
备战司考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苦。厚厚的三大本,几十部视听材料,我每天从早上10点开始,往往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经常是晚点吃早饭、省去了午饭,直到晚上再吃一点,在备战期间,我的笔记也做了满满4个本子。
那一年的奋战,结果是充满意义的。虽然我的司考成绩没有达到400以上,但是这超过360分的成绩也已经足以让我满足。除此之外,我也顺利地考上南京大学研究生,在古都金陵开始了我的研究生学习。
如今,我已经进入一家律所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为公司做出的切实贡献,我内心还是甘之若饴。那一年的司考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毫无疑问地,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悟,它时时刻刻提醒我若想得到必先付出,如果想得到地比别人多,那么付出的必须更多,如果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话,那么想要十分的收获,必须二十分的耕耘才行!
雷子潇
陕西某律师事务所
按:一个好的暗示,可能有助于你通过司法考试
很惭愧地说,我是第二次参加司法考试才通过的。
记得大三那年暑假,很多同学没有回家。作为理工类院校里的一朵奇葩,本学院秉持着小班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宗旨,用了三年多时间培养出了我们不到二十名“不务正业”的学生。有的人刚刚保上研,需要放松放松;有的人忙于创业,有的人需要谈谈恋爱什么的。而我为了考研,苦逼地背了一暑假英语单词,浏览了民法、刑法、民诉法、民事诉讼法四本考研参考教科书。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司法考试那天直接赤膊上阵了。
320。
对于一个到了考场才知道司考题长什么样子的投机者来说,没过再正常不过。但考场上的感受依然记忆如新:1.天啊,这题怎么这么多!2.这题好简单,可惜记不清了,看书的时候记清楚点就好了。于是,这次“裸考”竟然给我添了一点自信。
毕业那年7月中旬回到家里才开始准备司考。当时忧心不已。亲眼见到很多同学从四五月份就开始准备,但考试依然没过。就剩两个月的时间,有可能通过吗?
而当听到凤科大帝讲刑法的时候,顿时释然。因为我发现,自己之前学的四要件之类,在司考中已显得太陈旧,许多知识点之前没有掌握细致,每听一节课,就感觉长进了一节课的知识。听完这门课,我给自己一个暗示:单单这门课,就能多考二十分了。像其他几门去年考试连教科书都没看过,今年复习一遍没有理由不比裸考高三四分。这样算下来,360足够了。
听完音频,再翻完一遍讲义,已经临近考试。买的真题,还没翻过。于是,仅将其中一本刑法抽出来,从头到尾认真做了一遍。然后,上考场。
对于这次的顺利通过,虽然还是感到一丝意外,但更多的是庆幸自己正确估量了自己的总体水平,并找准了复习的着力点,实力得以快速提高,考试时有一个相信答完题至少能考360的心理暗示,让我在考场得以从容应对。
所以这句总结赠给即将赴考而内心正忐忑的朋友:
考前三五个月靠实力,考前一两个月靠策略,考试当前靠心态。
乔凯
某律所
还记得两年前的五月,正值同学们司考复习正酣,我开始计划出游,为减小罪恶感,行李多带了本钟秀勇的练习册——当然结果是只做了十几道题。然后回学校基本上就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七月初开始占自习室开启复习模式。
为了让自己最大程度地舒适,选择了顶层靠边的教室,清净、视野好;也占据走廊边wifi信号好的座位;准备复习材料秉持一个重点:只买必备;复习时间也是比较固定的:早九点到晚九点半,准时被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赶走;回去宿舍看会儿闲书,休息。
七月的时候总觉得有大把时间,节奏也不紧不慢,热衷于把音频调快和民刑作斗争,间或关心自己的伙食问题:一段时间校门口的桃子很可口,而过后又是火龙果,食堂只剩下最差劲的那个还开门,于是一起复习的小伙伴转至校外觅食。
八月初无意中和一个同学聊天:
同学:诶,你在看民诉呀?看了几遍?
我:……(此时第一轮复习没有完毕的我表情请自行想象)
这时候才感觉时间紧迫,到了九月初才开始看卷一焦躁达到了顶峰。一边看书一边忘。
临考试的前一整天都在看三国法,看到晚上快一点,考试当天六点钟继续看才算是第一次把三国法看完。考试都是头重脚轻的状态,但是在看过考题后,放心了…
考完一门就把那一门的资料扔到垃圾桶,直到最后考完回学校手里基本上不拎着什么书了。
至于结果,
过了。
张艺雨
某律所
我是一名政法院校的新闻专业学生,耳濡目染了三年法制新闻,决定在大三下学期加入司法考试的队伍。
对于一名法盲来说,开始学习司考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相对于其他考试而言,司考毕竟较为系统,有免费的视频也有现成的复习资料,加上我自身对于法律的兴趣,觉得每天都是在接触新鲜的知识,可以听到各种好玩的案例,然后和同学模仿老师的口音或者口头禅,在枯燥的音频学习中自娱自乐。
因为是非法专业反而对于老师的观点更容易接受,不会像法学专业的学生把司考的内容和平时学过的知识做对比,只有按部就班地跟随讲课老师的节奏听音频、做习题,对于老师的选择也没有过多纠结,基本每一科都只跟随一个老师学完。从7月中旬开始到考试前,几乎每天都自习室里汲取营养,可能也是因为非法专业的原因,虽然看书过程同样辛苦,但心态会更放松,耳机里会放着各种喜欢的音乐,也会偶尔看看综艺或是电影调解自己的生活内容,日子过得平静充实,结果也不负努力。
毕业时候整理旧书,一本本笔记以及写了各种批注的教材依然没舍得仍,还是花钱寄回了家,而这段经历也让我拥有了更好的职业,让我满怀感恩。
王啸林
南京某律所律师助理努力中
司考历历在目,忆当年自己的司考历程,现在想来还是很欣慰的。这让我相信了一句话:“付出是一定有回报的”。我从不相信一个月过司考的鬼话,也不相信准备两个月我竟然就400+了,我觉得这是炫耀自己,同时也是对别人不负责。难道四年的积累不算事吗?或许有人反驳,跨专业的就没有四年积累呀!呵呵,你真正了解其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吗?想想那些夸大自己“聪明度”的人,由衷鄙视其不负责任态度。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吧!
首先,司考是一个拉锯战,我自己大概是从四月份开始准备,当然前面时间由于要上专业课,因此进度一直提不起来,真正完全进入状态是在6月份,此时课程基本都快结束了,看看时间和进度,开始着急起来,于是疯狂的听音频,音频大概听了两遍。从时间上来说,我自己是喜欢拼时间的人,基本上每天都是7点左右起床,然后看到晚上十二点左右,当然我是在保证自己高效率的同时拼时间,这并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其次,我觉得司考资料千万不要太多,否则会让你成为“猴子摘玉米”的下一个同质寓言,因此,记得我当时就用了一套音频和一套空白卷,空白卷是反复的做,音频讲义也是反复的记,走在路上别人在看美女,我手上会卷一本司考讲义,脑海中过知识点,哪里忘了随时翻开书看看,吃饭时也一样,以至于书被卷乱了,粘了油渍,哈哈!
再次,就是司考内容,关注司法解释最新动态,是特别关键的,因为很多法条都快“考烂了、烤焦了”,那咋办,似乎出题人特别热衷于新的司法解释。而且,考过司考的人都了解新的司法解释占很大比例,尤其在诉讼法领域。
最后,有一点就是考试时,时间把控的问题,100道题,3个小时,而且很多题干特别长,稍有不慎,真的是没法完成试卷,而且你还要完成100道题的涂卡,不可谓任重道远。所以,做题的技巧也很重要,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而我的建议就是抓关键词。
哈哈!就分享这么多吧!卷四基本上要靠平时积累,一下子也说不完。
下期预告:
有关律师执业的地域,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是否认为一线城市是律师发展的必要条件?或者您觉得律师在二三线城市工作也有可观的前景?如果你现在想要换地域执业的话,是什么因素促使你做这个决定呢?下一期夜聊会,我们来谈谈律师执业地域的选择问题。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