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离婚大师(微信号:lihundashivip)
微信咨询太多,回答不过来,所以8月中旬公号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在【值乎】(类似分答、发妞、老道这样的付费咨询平台)上开了个咨询席,价钱很低,10元问答,针对小问题咨询。一则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付费,二则顺道给知乎推广下。
二、在【无讼办法】开通一对一深度咨询付费咨询席,活动优惠价500元/小时(五折)。
一个月过去了,咱来看结果。
【值乎】是新号,没有知乎粉丝,基本是公号粉丝加我好友后再去【值乎】提问。【值乎】共28个提问(没有统计推荐到无讼办法咨询席的用户),印象中占咨询量的一半。也就说,有约56个用户向我微信小问题咨询,我让他们去值乎上提问,有28位去付费提问了,有28位可能把我拉黑了。
【无讼】咨询订单共9单。查看微信记录,当时根据情况推荐了12位客户做深度咨询,9位愿意付费咨询。
由此看来,付费咨询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啊!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断:
1、越是小的问题,客户越不愿意付费(反过来说明不愿意付费的客户,除了支付能力或消费观念之外,很有可能本身消费需求很弱);
2、越是复杂的问题,客户付费意愿越强;
3、总体上愿意付费咨询的客户占多数。
但为什么很多律师经常说客户不愿意付费?一说付费就没朋友做?
还有人问:为什么他们宁愿大保健,都不愿意花钱咨询律师?
(屌丝男士剧照,图文无关)
答案可能是:
第一,有钱经常去大保健的人,他的发家史告诉他关系可以搞定一切,咨询律师没用。
第二,本身他没有付费咨询习惯,且消费能力太低,只想获得免费咨询。
第三,虽然会接受付费咨询,但他不知道值不值。这里值与不值,有两个含义。一是你专不专业,而是付费咨询能为他解决什么?这两点,他看不到,就不会付费咨询。
事实上,花500-1000元去做一次深度咨询,肯定是比做一次大保健来得值的。因为,大保健只是关系到他下半身性福;而深度咨询,则关系到他下半生幸福。
因此,客户不愿意付费咨询,是你没让他们看到咨询的价值。对于第一种人来说,要改变他们对关系的迷信,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对于第二种人来说,要改变他们的消费观点同样很难,因为他们的支付能力太低;对于第三种人来说,相对容易。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愿意付费咨询的,因为咨询费并不高。
专业,一是同行觉得你专业(真专业),二是客户觉得你专业(未必真专业)。前者检验标准之一是同行有没有向你介绍该专业领域的案件,后者的检验标准之一是客户是否愿意向你付费咨询。
当然还有其它检验方法,比如同行是否经常向你请教、同行和客户是否都把你的公号置顶等等。在平常的交流中,除了同行给我们介绍案件(甚至其至亲的离婚案)之外,还会听到一些同行说把我们公号置顶了。
这些反馈都经常用来验证我们的努力程度和方向。目前专业化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建议有条件的同行都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尽快选择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如果不是专业不够,那就可能是你没让客户知道咨询能解决什么。
我曾经就指出,律师不要老向客户抱怨执业成本多大,时间成本有多高。客户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他们只会关心你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当他看不到付费咨询能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当然不轻易付费了;而大保健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
我们在做一对一深度咨询之前,都会告知当事人:
一对一深度咨询有什么服务内容?
双方感情现状与历史,精准分析双方矛盾所在,对方行为特征、性格、需求等,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
抚养、财产、婚外情等方面的情况,给予相应法律分析;
对重要事实问题,给予相应取证意见;
它需要了解和问题的相关法律咨询;
合上述了解情况,给予综合的协商/诉讼策略。
一对一深度咨询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让你对自己婚姻纠纷所涉及的问题有个全面了解;
让你对离婚诉讼所面临的风险有个充分的认识;
让你清楚如何面对这次婚姻危机或离婚纠纷;
让你知道该收集什么证据;
让你知道该采取什么策略去化解婚姻危机或解决离婚纠纷。
如果1个小时内的咨询,能给予上面这么多决策所需的专业资讯,显然是物超所值的。
中秋期间,就有一位女孩子做了次深度咨询,本来她名下的房子就是父母全额出资的,但还是有人告诉她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建议先转移到父亲名下,手续费大约在10万元左右。显然,如果这不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建议,就是一个愚蠢的建议。咨询完,她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很多时候,免费的东西是最昂贵的。我向来对免费和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和服务本能地抵制的。
当然,收费咨询对于律师来讲,也是一个挑战。由于客户付费咨询了,他对答案肯定是有所期待的。别以为我把上面一大堆列出来是忽悠客户的,如果实际咨询若不是这样效果,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付费咨询考验律师水平了,如果回答跟免费咨询的律师一样简单,那客户有可能咨询完就没下文了。
也许,你会说法律规定是一样的,回答一样很正常啊。没错,法律定性可以是一样的,但100个律师对一个案件的看法和策略,基本上有100种看法,客户自然会感受到差别。拿大保健来类比,虽然不恰当,但更加形象——同样是技师,但感受就是不一样。
所以,想收费,也得有真功夫,否则适得其反。有些大保健,免费还没人要,你说是吧?
实习编辑/代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