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说些真心话 | 律师是老点的好吗?
桂芳芳 桂芳芳   2017-04-01

“佳和家事”专栏由上海佳和家事律师团队主理,团队由上海知名家事律师、华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谭芳律师创建,桂芳芳律师担任主管。团队致力于婚姻家事、财富管理业务,本栏目与你分享实务办理经验与法商智慧。

 

本文为“佳和家事”专栏文章,由作者向无讼阅读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去医院看普通感冒,三个医生,坐在三间诊室,我无聊地来回踱步。还是想找个老一点儿的,所以透过口罩猜测他们的脸长啥样,眯着眼观察他们有没有白头发,眼角的皱纹多不多。最里面那位看起来是老司机,老天保佑我能落到他的手里。


是啊,我们总是猜老的应该会厉害一些。看医生是这样,找律师也差不多。


你好年轻!我很尴尬~~


你有没有遭遇过这种年龄歧视?

 

我经常。

 

1、电话里。一中年女性来电咨询,才刚张口做了个介绍,那边就说:“不好意思先问一下,律师您今年几岁了?”您也知道问这个问题不好意思啊。还真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也无可奉告。


2、接待室。来访的当事人人已经坐着,助理拿给他的咨询表已经填好,我抱着笔记本进入。他看了我一眼,问“桂律师,不好意思请问您做律师几年了?”“快十年了。”模糊点好啊,我没骗你,也没骗我自己。


3、会场里。马上要开始讲课了,主办方负责人在第一排贵宾席坐着,接待人员把我介绍给负责人,他先是一楞,然后镇定下来说“桂律师,您真是年轻有为啊。”老总就是不一样,这么简单一句话,信息量却异常地丰富。到底是说我太年轻,还是夸我有为呢?


执业这么些年,类似尴尬遇到不少。所以,我们留着越来越短的头发,穿着越来越深的西装。


律师,真的是老点的好吗?


老律师见多了,做多了,自然经验更丰富,一万小时定律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同行徐斌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谁告诉你,长了一张娃娃脸就不适合做律师》,深以为然那。有位“老律师”这么回复:“我刚从最高法院辞职做律师的时候,是29岁,也被客户认为是一张娃娃脸,初次接触的时候客户会担心这个长得小的律师没有经验。其实只要处世稳重,并且有机会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现出来,娃娃脸就不是问题了!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满头白发,虽然在客户面前有老中医的感觉,但自己还是非常怀念‘长得小’的那个年代的。他,是天同的蒋勇律师。


有位律师说:“刚当律师的律师也是娃娃脸,但打电话的时候故意沉稳,听电话以为40-59岁,见面才发现20多,所以我很多代理是在未见面的情况下谈成的”这也算是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了。


最近挺火的节目“见字如面”,王耀庆和张国立演绎了一段黄永玉和曹禺的对话。黄永玉在曹禺面前,自然是后生了。面对早就盛名天下和曹禺,他斗胆写了这么一封信:“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看,黄永玉担心曹禺放弃追求,所以写信奉劝。他还说:“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曹禺,大家风范,更是长者之风。他很激动,很快回信了:“你像个火山,正在突突喷出白热的火岩。我在你身边,是不会变冷的。有你在身旁督促我,经常提醒我,我将如你所说‘不饶点滴,不饶自己’。”这就是一个后生和前辈的对话。


其实,律师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也是这样新老交接,薪火相传。老有老的骄傲,新有新的活力。


年轻,该怎么才能有为?


成名要趁早。我的同事施律师,是我们事务所最年轻的合伙人,简直就是我辈年轻有为的典型代表。“施律师虽然年纪轻,但是却很专业”,是客户对她的一致评价。这句话传到后面,客户们都知道施律师很年轻。有位搞不清楚状况的客户曾经问我“施律师是90后吗?”我竟然无言以对。其实我的潜台词是:“您这还有没有一点基本的判断啊?对施律师的爱戴与包容也太无原则无底线了吧。”


不过,施律师的年轻有为的确有目共睹。总结了她能有为的几个成功经验,偷偷分享给你:

 

1、专注,她无不良嗜好,除了是个吃货偶尔去下南极,其余时间都一心扑在工作上,而且专注在细分的业务领域。

 

2、高效。说话速度奇快,不认真听的话几乎听不懂。写东西也是效率无比惊人,无论代理词还是会议综述,倚马可待毫不夸张。有新的计划从不拖延,她的口头禅是“现在就去做,时不我待。”早睡早起,早上2点睡,早上7点起。差不多把一年过成了两年的样子。

 

3、有主见。不盲从,对自己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恋,因此不会偏离方向反而越做越专,久而久之就自然生成一股奇特的气场。


时间这东西从不骗人,也从不偏心,要老总会老,想年轻却没那么容易。


我想最重要的是,无论身处什么行业,都不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而把自己活成了例行公事。根据时间心理学理论,时间流逝的快慢取决于大脑接受和处理的信息数量--处理的信息越多,时间流逝就越慢。所以,厮杀吧趁年轻,享受当下,静待花开。


据说明天是个节日,祝你快乐!

 

 

 

责编/张雨  微信号:Ann199313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