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律师,一个非同行眼中代表着“精英”和“高大上”的职业,庭上席间唇齿成枪巧言善辩,庭下案前伏眉埋首潜心钻研,可谁又知道他们经历过的那些“无奈”、“崩溃”的故事? 本期夜聊会邀请到六位律师,一起来聊一聊那些让Ta们想要告别律师职业的瞬间。
当“酸”大过于“甜”,期望你依然甘愿留存内心的那份坚守。
整理/无讼观察员 代重阳
董申
河北唐盛律师事务所 律师
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14年大学毕业,同年通过了司法考试,15年在老家申请实习,现在实习期满,正等待执业证下来。在很多人眼里,律师就是外表光鲜、衣食无忧的代名词。可是这各中滋味,只有内行人知道。刚刚度过的实习期让我初步的了解到了律师这个行业的现状,充分了解了年轻律师的起步之艰难。
作为年轻律师,刚入行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你是做律师的,就算有人知道,看到你比较年轻,也会不遗余力的选择看起来更有经验、更有资历的律师。没有案源是每一个年轻律师不敢启齿的痛,深深的刺痛着每一位年轻律师的心。在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案源就等于没有收入,就等于喝西北风。一个月、两个月受得了,长期下去,怎么受得了啊。我在实习这一年,因为刚刚毕业,没有什么经验及资源,基本上这一年我都没有办理过自己的案子。身边的亲戚、朋友没有几个知道我是做律师的,就算知道了,都觉得这个刚毕业的小毛孩怎么能独立办理案子呢?实习期间还有律所每个月给的一点补助,开始执业了就连这一点点补助都没有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执业,我感到前途未卜……家人一再的劝我考取公务员,虽然之前觉得太受拘束,现在想想还不错,毕竟每个月都有工资?可是,公务员也不好考,要不去做法务吧?等等,你最初选择律师这个行业不就是觉得既可以帮助人,还可以得到不错的报酬吗?
就在我还在为前途感到担忧,考虑要不要换一个行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是一个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老伴发生交通事故后因与保险公司就损失问题未达成一致而想通过委托律师进行诉讼解决此事。案件通过立案、开庭审理,一直到最近,案件判决下来了。判决书从法院领取后给当事人打电话,告知其结果。当事人来所领判决的时候从家里拿来了煮好的玉米给我们吃,并一个劲的向我们表示感谢"没有你们律师,我们不会这么顺利的解决这件事,真的是要好好谢谢你们啊。家里刚产的玉米,刚煮好,拿过来给你们尝尝鲜。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
还有什么比在当事人听到案件结果后一个劲地向你表示感谢更让律师开心的呢?没有案源又怎样,慢慢来总会有的。这不正是我选择这个行业的初衷吗。还有,玉米真的很甜。
马兵
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 律师
一、当事人的不理解
当事人的不理解,有时带给律师的除了无奈,甚至还有委屈。律师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有大量工作并不为当事人所直观了解,但却属于"必做项",对案件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商事案件查工商档案、刑事案件查年龄信息、执行案件查不动产登记等等,这些工作依然需要律师严谨、辛苦地完成,但其"可展示型"不足,不像庭辩中的慷慨陈词一样让当事人听的满心欢喜,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有的案件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先天不足,无法突破,自然没有多么精彩的效果,此时就可能面临当事人的不理解、指责,甚至投诉。
不过这种情况,成熟的律师自有避免之道,首先,不轻信(甚至不信)当事人口述,充分告知风险;其次,在办案中按阶段向当事人提交工作汇报,使其对律师的工作内容有足够了解;最后,在开庭辩论(辩护)这些关键环节,注意发言和文书技巧,以更丰满的内容全面维护当事人权利,让当事人看到律师的不懈努力。
二、公权部门人员的骄横对待
在中国,这个问题不仅困扰律师,甚至困扰每一个社会公民,成为公权部门最为人诟病之事,从"找法院办事,男律师点头哈腰,女律师打情骂俏"这种无奈的段子可以看出,很多公权部门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亟待提高,公权在很多人手中贴上了"随意"、"看心情"的标签。曾有一次坐火车到外地法院立案,立案人员竟以授权委托书只有签名没有捺手印这样的荒诞理由拒绝受理,在与其理论后,其同意立案,但因要赶5点的法院班车,无法为我办理,让我次日再去……,每每因此等小事被发难,律师苦不堪言。死磕吧,怕更误事;忍受吧,如鲠在喉。
三、花样繁多的"土规矩"
法律条文虽浩如烟海,但无法具体到每一件小事,在法律之外,很多部门有着自己的"土规矩",有的匪夷所思,甚至违法。比如有的法院要求,申请执行时必须到收费窗口买一份"生效法律文书确认书"的表格,且没有任何票据;有的法院案卷复印费几倍于市价,也没有任何收费票据;有的法院要求,申请保全必须买诉讼保全责任险…如此等等。作为走在法治工作最前端的律师,在最讲法律的法院,看到这些"规矩",往往会有穿越的感觉,对法治现状充满疑惑。
章祺辉
通力律师事务所 律师
律师工作中最受挫折的莫过于对事实调查方面的受挫。
适用法律的前提是查明事实,法院原则上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来查明事实的。因此当事人提供什么证据材料对案件的事实调查起着基础性又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案件事实的调查并非易事,给律师事实调查带来困难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律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事实调查的困难,像我本人长期接受法律教育,学习法律知识,擅长的是法律适用而非事实调查。在技术类案件、金融类案件中,这种短板就会凸显,因为对基础事实了解不准确,感觉法律分析无从着手,对案子难免会有放弃的冲动。这时候,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才能把案子推向前进。像我所在的通力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团队在遇到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等案件需要弄清事实问题时就能得到资本市场律师、基金律师的支持。
第二,尚待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也给律师事实调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证据材料在相关主管部门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下,律师很难有效进行事实调查,法院的调查令能够被广泛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提高。这时,律师只能寄希望于法官,请求法官调查证据材料。如果与法官沟通不畅,难免会有案件无法继续的感觉。
第三,当事人不合理的期待或内部决策机制也会影响律师的调查取证。如有些当事人高估了律师的调查权限,对律师提出种种可能只有侦查机关才能进行的调查取证。有些企业当事人内部决策机制不完善,对对接律师,提出相互矛盾的调查取证要求或建议。
李姝静
福建秋生律师事务所 助理律师
不久前,我师父接到一件离婚案件,由我负责整理材料,准备立案。立案当天,欣喜地把立案材料交给法官。立案法官在电脑上噼里啪啦输入一行字,然后又看了看我递交的材料,扭过头对我说,这个案件之前起诉离婚过,系统显示当时法院是作出《民事裁定书》,你还需要递交原来法院作出的那份《民事裁定书》和《法律文书生效通知书》。
啊?我一脸的惊讶。但也只能灰溜溜的把材料拿走,按立案法官说的去准备。
之后,拨通我师父的电话,确有其事。致电当事人,告知立案没成功的原因,让她提供《民事裁定书》。当事人回答:“我原来是起诉离婚,但是我到法院交了个起诉状之后,就再没去过法院,从来就没收到过任何法律文书。”
我立个案容易吗?不到6点就起床,转了两趟公交车,不到8点就到法院门口侯着,轮到我去立案,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有余,最后却因此被告知不能立案。问当事人竟然一问三不知。
于是,我去法院导诉台找工作人员,报原被告姓名,请帮忙查原来起诉离婚的案件的案号,承办法官和书记员姓名及联系方式,都查到后,告知当事人,让当事人自己去找一下法官拿一下裁定书,开一下生效证明。由于原来起诉离婚是在2011年,距今已是5年有余,原来的承办法官已从某法庭调到院部,电话、办公室都已改变,很难联系到。当事人手足无措。
怎么办?最后想到去法院调档。档案室法官根据案号查到案件当时办理的书记员,称现在已调到本院任法官,休产假了。
可谓“祸不单行”。“你去办公室问一下法官现任书记员是哪位,让书记员和你一同过来调查。”于是我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到法院办公室挨个问,“某某法官现在书记员是哪位?”终于找到书记员,说明来意。书记员又领着我去问隔壁办公室法官,“现任休产假的法官(当年承办此案的书记员)某年办理的案件,要开生效证明,要找谁开呢?”“找此案原来的承办法官(现任法院某庭长)”。问清庭长办公地址后,厚着脸皮敲庭长办公室门,开门见山就说明了来意。最后,庭长让我个人去档案室调民事裁定书和送达回证,再到她这里签生效文书。于是,我又火速跑到调档室,好说歹说,终于让工作人员给我复印材料出来,送达回证上却大大的写着当事人签字的本人姓名,与起诉状上的签字竟然是一模一样。
瞬间觉得无语……(此处省略一千字)。律师是干嘛的呢?就是一跑腿的么?还是被当事人弄的团团转而不自知的职业?
最后,案件是顺利立案了。不过对于整个事件的复盘及反思,其实是自己考虑的不够周全。凡事好事多磨,多一份经历也是一份成长。没有什么职业,能比律师这个职业,让人感觉更容易受阻,成长经历更丰富。
丁秋萍
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 律师
不想继续当律师的时候:无止尽的加班,从所里回到家里,关上门还是加班,很累,但是不能跟家里人说,加上自己又是大龄女青年了还没对象哈哈(见笑了)
继续下去的理由:每次太累的时候,就读这碗“鸡汤”(有点疗效):那些疼痛与心碎,那些疲倦与绝望,都已被命运一声不响地记取。它还没来得及回赠你等价的嘉赏与掌声,赞叹与光荣,但是千万别放弃啊你,它们总会回归,以你曾梦寐以求的方式。
李承蔚
盈科律师事务所 律师
掐指算来,从事律师执业已十多年了,但忆起刚出道的光景,仍心有余悸。
一、不知深浅
十多年前,很幸运获得从事律师执业的“资格”。在那个年代,加之年轻气盛,大有舍我其谁的雄心,自以为获得了“资格”便当然是律师,便当然能做好律师,好做律师!但事实却给我当头棒喝,原来律师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和美好!
二、投门无望
既然打定主意做律师,自然需要进入律所实习。原本和某家律所主任说好,由主任作我指导老师,当然,拜师学艺是不能谈报酬的,因此没有任何底薪。
有道是,说的比唱的好听。一旦到了律所,便无人问津,散漫自由,好比一位武林高手,天天摩拳擦掌,但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整天无所适从,不知道干什么?也没人指点和引导。看书吧,已经看了几十年了,不知道看那些书才匹配做律师?好比闭关修炼了数十年的功夫,总得下山检验检验。不看书又能做什么呢?因刚到律所,他人没有提供操练机会,自己又没有能力创造这样的机会,自然漫无目的,我行我素的做“自认为的律师”。
过了一段时间,主任终于交办了一件小案件,标的大概是三十多万的混凝土买卖合同纠纷。因案情很简单,所以对方也没有“负隅顽抗”,最终以调解结案。
虽如此,但开发商并没有按生效调解书履行支付价款义务。后来,迫使我方只能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开发商过于精明,申请强制执行后也无济于事(注:因为那时候没有限制高消费令,黑名单制度)。于是,指导老师要求天天去被申请人办公室,死缠乱打促使对方支付款项。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这样连续守候了近三月,最终被申请人被我的“执着”征服了,支付了全部价款。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也因此与开发商的中高层成了朋友。
三、野蛮生长
虽然从业的第一个案件结果还算令当事人满意,但对我而言,犹如遭受了凌辱。因心目中的律师还停留在香港大片中“律师庭审记”的风光,但到了个人从事的时候,却成了社会上的讨债混混--这样的反差犹如坐过山车,从腾云驾雾的云端给拉回了骨感的现实。
满以为有了这次初战告捷,指导老师会给我更多机会,哪知此居然成为我实习期指导老师交办的最后一个案件。印象中,这个案件是风险代理,按协议约定当事人应支付近十万的律师费,满以为指导老师会好好犒劳“首立战功”,可最终只获得2000元奖赏,连我的成本都无法弥补。
作为刚出道的律师,深知关键不在收入,而在学本领。但没有具体案件交办,如迷途的羔羊,整天雄心万丈却无所事事。为了解决案源问题,降低这种依赖感,只能个人创造机会认识更多的人,比如坐公交车,甚至买小菜时,满脑子都在寻找机会推销自己,伺机递出名片。至今,想起来都脸红,觉得律师还不如三陪女优越,可以“待价而沽”。
四、出师未捷
就这样,月复一月,偶尔也有人来咨询。由于没有太多从业经历和经验,每逢当事人来咨询,好比叶公好龙,忐忑不安,犹如情人相约,见面前那种心神不定,心血来潮的慌乱感觉。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待见面时,又无厘头东拉西扯一番,根本就不得要领,对于见多识广的当事人而言,眨眼一看便知是“小鲜肉”,所以结果往往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角色”!
艰难的熬过实习期,后来换了一家律所,虽然每月可以领“微薄俸禄”,但仍是野蛮生长的货色。在这样的情势下,开始质疑个人与律师业之间是否适合,是否出头无望?
五、梦想的力量
经过了惨淡的入门体验,渐渐有些踯躅不前,犹豫不决,琢磨律师业于我何干?究竟能否坚持走下去?不单是个人质疑,就连身边不少同仁都觉得像我这样角色(即不善言谈,不抽烟,不喝酒,如何能打动当事人)怕是难以胜任律师的,最好进高校潜心学术,安心自在。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种建议在理,但经了解学术圈的“是”与“非”后,毅然选择继续做律师,这不光是自由职业的魅力,更念舍的是法律人的那份正义担当与坚守。当初选择法律专业,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免遭不公,令更多的人感受公平待遇么?!在这样的意念下,偏偏不将他人善意的“建议”或提醒当成一回事儿。
这些年,走过来不就是靠星火微弱的“梦想”点亮前行的路么!渐渐的,看到了司法中人情过旺,法意不足的一面。于是,坚信专业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当事人也好,还是法官大人也罢,当深究专业做到个人的极致,案件的结果也就无足轻重了,因为案件的输赢,在我国不是单靠专业就能“说话的”,毕竟司法正面临“法的门前”的尴尬。
有了这样的信念,加之个人情商过低,交际多盲,唯有看书学习,善于思考是长项。就这样,在专业的道路上潜心修炼,执着追求,将实务作为研究法学的素材,将执业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叩开学术之门的钥匙,如此,岁月虽流逝,功底却俏长。如此,一路走来,不仅在学术路径上小有收获,在律师的专业塑造中,也信心满满。感恩岁月的雕琢,让我明白了律师的另一面做法。
此时此刻,终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的真切含义。
无论刚出道的伙伴,还是在行业中争渡前行的同仁,唯有坚持、坚守,梦想方为你敞开大门!
下期预告:
接受过那么多法律咨询的你,一定遇到过几个自认为是“专家”的当事人,他们口若悬河地发表对于自己案件的观点和看法,但这些观点往往并不符合法律规定,有时甚至完全脱离法律逻辑。这些当事人的自信往往来自于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的奇葩答案,或者道听途说的谣言。这类“专家型当事人”不仅难以接受你的反驳,甚至质疑你的专业能力。下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你与“专家型当事人”之前的故事,谈谈你是如何破解Ta的质疑,如何用真正的专业说服Ta?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