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2016 | 实习律师成长新方式
谢姗姗   2017-01-10
 

此文为夜聊会特刊征稿文章。点击此处可进入征稿帖~欢迎分享你的经历

 
文/谢姗珊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2016年4月,我开启了作为实习律师的生活。随后几个月,我沉浸在实务学习当中。空闲时,我便整理实务知识到印象笔记,自觉有所成长。但过后总会有以下感觉:工作总结做得不够清晰,自己专业能力尚有许多不足,个性不够积极主动,对未来独立执业没有规划的方向,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化”道路的方向,种种忧虑,万千思绪,总是不能得到缓解。

工作一个月后,我撰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实习这半年,我当“助理”和“准律师”都学到了什么》。在推敲文字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陈述自己对实习律师以及律师助理两种不同角色的理解与感受,文章在2016年7月经无讼发布。文章发布后,许多同行人员添加我作为好友,表示认同我的观点,同时问我是否会继续写作。我并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仅是心血来潮,灵感突发,才写出了这篇文章。

不久,我心中再次涌现工作初期的焦虑感,不断思索后突然想到:为何不尝试为自己的工作总结写作呢?工作日志记录了自己案件工作的流水账,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实务操作技巧,但我却不能清晰讲述实务操作的细节。日常业务交流中,我总会有些不同的心得体会,但过后不加深思,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没有总结分析,我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成长,总是处于一种“看似了了,实未必佳”的状态。如果为自己撰写定期的工作总结,我可以迫使自己沉下心来进行法律专业的学习,同时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2016年8月,我创立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知乎专栏,开始写作,并在每次写完文章后进行推送分享。

写作初期,我仅写些工作总结感想,有时一周写两篇,有时一周都不写一篇。出现写作倦怠后,我认为应该认真对待写稿这项任务,制定固定的出稿时间,随后便确定每周五出稿,完稿后我照常享受周末时光。

但没多久,我便想不到每周总结的主题,遇到了写作瓶颈。于是我开始学习分析案件法律关系,研读判决书,阅读相关主题的专业书籍,就相关实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实务中有较多重复性的工作,阅读其他法律业务的书籍,又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随后我不仅缺少写作的灵感,还遇到了文章排版问题,更不知如何有效开拓分享文章的渠道和看众。写作遇到瓶颈,加上对将来执业的万千思绪,我再次感到焦虑不安。

焦灼的状态持续到2016年11月。按照实习规定,我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律师岗前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为自己总结写作找到了新出路。

我参加不同的聚会,结识同学,和他们交流实习心得,分享自己写作总结的经验。同学们都对我的写作表示支持和鼓励,并对我写作提出了各种疑问,正是这些疑问,令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写作遇到的实质问题所在,我开始积极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

找不到灵感,便分栏目归纳自己写作的内容,每周从中确立自己的主题,思考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题内容不够丰富,便寻找相关专业书籍,安排时间阅读学习;专业问题上暂时没有新的疑惑,便记录一下培训活动,写写培训心得;不懂排版,便学习如何使用微信编辑器;写作语言肤浅,便多读有关修辞的书籍,学会写大纲,初稿,修饰辞藻,最后定稿;不懂如何确立公众号文章架构,便学习自媒体写作的技巧,并学会给自己安排写作任务,不求一篇成稿。

就这样,我边学习边写作,通过分享观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得到了他们对我公众号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圈外不同行业的朋友也都知悉了我有周五出稿的习惯,了解到我的职业状态,有纠纷问题都想向我请教,并向别人介绍我的职业,为我带来了不少法律咨询需求,这些需求中不乏合作意向。

每周想着如何学习,定稿,出稿,不知不觉便迎来了2017年。回首2016年,我既为自己通过写作得到的收获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能坚持写作感到自豪。身处互联网时代,别的实习律师或是专注开拓人脉,或是专注寻求专业化方向,各自都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成长着。我总怕自己学习速度不够快,不能把握随时可能到来的机会,同时又不断接受新观念,调整着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学习沉淀和积累。我相信,结合自己的现状及兴趣,努力工作的同时,投入到这股互联网时代的热潮,必定能为自己寻找到一席之地,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尊严的律师,自由地追逐公平正义的真谛。
 

 

 

编排/谢昊

责编/张洁  微信号:zhengbeiqing0726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