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严禁卖淫嫖娼,苏东坡还会是风流诗人吗?
彭帅 彭帅   2015-12-08


有一次,老孟和我在秦淮河边散步,他指着这片曾经风情万种的风月胜地,感叹到,要是在几百年前的苏东坡来到现在的秦淮河,他只能是一个嫖客,而不能是一个诗人。同样的人,为什么就从风流诗人变成了猥琐嫖客呢?

 


苏东坡来到现代


苏东坡来到了2015年的南京,大诗人穿越而至,当然得有人接待了。怎么接待?照着宋朝的标准来,喝酒之余,没有美女,苏大诗人怎么会尽兴呢。莺歌燕舞之际,还有一个长得像他的朝云的漂亮姑娘,在唱他的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大诗人正想在赋诗一首,以为助兴。接待的人一看,赶紧阻止:大哥,别闹了,赶紧办正事,一会遇到阿sir来查就麻烦了,会被坐牢的。


苏大诗人本来还想把诗写完的,一听这个,那还了得。堂堂大诗人,风险太大,姑娘又太漂亮,怎么办?面对这种稀奇的法律制度,他分析了一下,因为行为本身带来的法律后果很严重,为了减少违法犯罪的法律成本,他果断采取了缩短违法时间的策略。于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就像做贼一般,风流不再,韵味全无,甚至歌都没有听完。他懊恼不已,这事,怎么就变成这样猥琐不堪,让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对苏东坡的答疑


法律规范的建立,会导致人们采取行为时对行为预期的改变,规范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指引,一个坏的法律规范,就是会导致人们的行为朝坏的方向去发展。就像苏东坡嫖妓,也如连坐制度,就是会导致人们为了自保而相互告密,从而变成了一个小人的社会。


秦国商鞅变法,他为了打击犯罪,制定出普通人家不能随意收容路人投宿,收容可以,需要身份证登记,这看起来是一个好的法律规范。但是,这个规范却会导致一个坏的道德指引,所以,当最后商鞅自己落难逃跑的时候,没有人敢收容他。“望门投止思张俭”,商鞅成不了张俭,因为他制定的这个法律规范消灭了人类社会普通的那种守望相助的脉脉温情,最后因自己的制度而罹难,这就是对坏的法律规范的一个嘲讽。

 


法律会渐渐改变传统文化


法律并不对性交易进行禁止的时代,人们为了享受更多的欢乐,就把这个事情本身的范围和意义扩大,从而把狎妓这样单纯的行为扩大到文化聚会,从性的快感获得扩大到精神的层面。想当年,苏大诗人的诗词,很大的篇幅都是在风月场所写的,更有很多是直接写给妓女的,可是这些都没有导致苏东坡道德的陨落,反而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行为就会寻求更多的意义。而那时的妓女为了满足这样更多的意义感,琴棋书画,样样都来,甚至一曲霓裳舞,还能安慰落魄人。可是,一旦变成了禁止性的规范后,如明朝清初禁倡,娈童文化就冒出来了,不玩女人了,改玩小男生。明末左良玉大将军都是从娈童出身,而清朝,北京的澡堂子文化简直就是同性恋的文化,时尚到了连慈禧太后都忍不住了,要去看看到底流行到什么程度,还叫她的外国男朋友陪她玩玩。

 


需要对法律有所限定


法律的否认不仅带来了行为性质,还改变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基本判断,更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文化传统。这可不是法律的胜利,也不是法律的进步。如今的人们从神的迷信、王的迷信,转变到了对法律的迷信,什么事情都指望法律来帮你管一管。这一管之下,好好的大诗人苏东坡,就变成了猥琐的嫖客。哎……

 

对法律先生有意见?


给你多个渠道来表达:


微信公众号:法律先生


官方微信号:falvxiansheng


微博:@hi法律先生

 

实习编辑/张雨

为无讼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