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按:
作为刚入职的年轻女性法务,面对压力山大的工作压力,亲爱的您是否有过动摇?初入职场,怎样迅速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作为年轻的法律人,有哪些错误不能犯?有哪些能力需要您着重培养?都知道法务需要商业思维,可是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思维呢?今天法务部专栏与您分享这封情真意切的长信,正是出自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法律人。想知道她是谁吗?想知道她平日都在读什么书吗?想与她现场面对面交流吗?看完这封信,答案马上揭晓!
文/李熠 法国雷诺汽车中国区总法律顾问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年轻的法务姑娘,你所经历的我都懂
Hi!姑娘,这几天你休息了,办公室里没有了你急促的脚步,声音安静了很多,也让我们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
我知道你前段时间工作上有点沮丧,和业务部门一起工作给你带来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当对方想方设法想去挑战公司政策红线的时候。我知道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姑娘,你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当你收到言辞激动、盛气凌人的邮件时感到莫名的委屈。你开始内心有了动摇和挣扎,开始害怕去面对这些让你觉得棘手的人和事,开始想息事宁人,开始想回避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原则。
这些我都懂。不仅懂,而且经历的更多,因为我是General Counsel。这些压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GC必定要经历的心智上的考验,而不仅仅是因为我比你大个十岁八岁的。人生的风雨彩虹,我见识过,我能理解你此刻内心的挣扎,甚至你内心深处的一点点的无助感;而我,在另一个你帮不上忙的战场上很忙很忙,可能无法时时刻刻给予你支持。
上周五我终于把中国政府反垄断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内部振荡渐渐平息了,整月我过的是水深火热的日子。你知道的,政策的导向性是很难预料的,大家都害怕不确定,讨厌变化,再加上一点西方人看中国政策的视野,就变成了许多的不理解和质疑。最后这些不讨好的解释都落在法务的头上,虽然我们是公司的保护神,但总有人需要负责去做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就是那群吃力不讨好的人。
姑娘,当你选择了公司法务这个职业时,注定你会落到这个尴尬的境地上,这份职业要求你有坚强的内心。太平无事的时候,大家会笑你杞人忧天,不把你的专业意见放在眼里,背地里指责你是成本中心,只出不进。当诉讼、纠纷等麻烦事找上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把问题抛给了你,纷纷要求你解决问题,却把你当初的善意警示忘到脑后。你时而得细心周到地提供法律服务,时而得挺身而出去拯救全世界,于是你很困惑,不知如何去角色定位。
姑娘,这世界真的比法学院的书和案例里体会到的要更糟糕!怕麻烦、回避责任是人性的一部分,哪怕经理人世界也是如此。我早已坦然接受了现实,愿意在困境时为公司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把困境当历练,沉下心把糟糕的事耐心细致的处理稳妥。也正因如此,我才一步一步的成了GC。有时候压力太大的时候,我也会急躁,我觉得你比我更有耐心,对待内部客户更温柔细致,所以许多的具体工作会依赖你去完成。我觉得这分工基本完美,你负责法律普世教育,我负责去开天辟地。
你做得很出色,对内部客户服务到位,起初你感受到了公司内部认可带来的成就感。我真希望好的感觉能一直延续下去,可是终于有一天你遇到了蛮横的客户,这位客户还是公司的重要人物之一,你收到了措辞严厉的E-mail,你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动摇了工作原则,开始回避一些原则。我看在眼里,真的很心疼。
我心疼的是业务部门的强势,使这么优秀的专业法律人也开始不知所措,内心产生了变化。我心疼的是对于压力对人的负作用,也看到了你有待提高的一面。我心疼的是不知如何帮你去认同一些该坚持的职业伦理。
姑娘,你知道的,最近我对管理层出的一份风险建议,CEO并不接受,他愿意去承担这份风险。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谁也不希望惹自己的老板不高兴。但你看到了,我一次次地去劝说CEO,因为我确信他承担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实施我的方案十分必要,他不接受建议可能是因为我们远隔大西洋沟通不充分;我确信我的方案会真正保护公司;我更不希望将来由于此事处理不当,有损我的专业信誉。所以,我一次次地去游说他回到我的建议上来,最后终于成功了。当我们前几天终于有机会和CEO面对面开会时,我们认真地讨论了这件事。他说,虽然说什么我都不同意他这么做,让他觉得不开心,但当他在了解了全盘信息后,他明白了我和他在一条船上。
在我心目中,保护公司的利益是天职,我会谨慎的出具法律意见,但决不会因为他人高兴不高兴去改变我的法律意见。法务的判断依据不在于人情,更不在于利益攸关者的情绪和我所感受到的压力;而在于事实和法律。姑娘,我是GC,而你不是;我不应该以如此高的道德要求来约束你,但我和你,都无需去牺牲我们的专业性而取悦他人。
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是一份有尊严、荣誉和使命感的职业,不是钱、位置和利益就能替代的。姑娘,相信我!那些会理解你的人最终会理解你的,虽然过程可能有些迂回曲折。而那些把你仅仅当作利用工具的人,他不值得你去牺牲自己的专业度和职业荣誉。
在你成长的路上,你一定会遇到比你有权威的人不接受你的意见,甚至对你很不客气的局面。这是你成为更成熟的人需要经历的历练,我也曾经经历过这种内心挣扎的成长阶段,只是我选择的是坚持原则。做个好法务在公司里不该也不可能是个老好人;而是做一个敢言敢当的人,不怕得罪人的人。
我希望有一天,我看到的局面是这样的:虽然你和其他人意见不一致,你能引导其他人听从你的建议;既便其他人把你当作对手,但从心里尊重你贡献的价值。姑娘,不要害怕,我办公室的门为你而开着,告诉我你需要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克服这些成长路途中的困境。
不忘初心——我是这样开启自己职场之路的
很多人问,刚法学院毕业的时候,是怎么开始事业的第一步的?Good question!
我不是那种天生就运气好的学生,一毕业就有高起点的好工作,我的职业经历了从一个从民营企业到跨国公司的蜕变。第一份工作今天在回头来看挺low的,当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家企业也从当年的民企500强成长成了一家总部在中国的跨国集团。
记得我签约后曾经去我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实习过;两天,就折返了,因为发生了很多让我意料之外的事,觉得这份工作离我的期望差距太大。然后再回研究生院考虑了三个月,最后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去的第一家单位,当时还为这个在毕业散伙饭时哭的昏天黑地的。
到岗实习的第一天,当我被领进在边缘小楼里的法务部,我注意到法务部并不是在公司的主楼,周围的厂房不时的发出机器的轰鸣声。办公室的地板磨得已经发亮,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法务部在这个2000多人的制造基地里就只有一个房间,三位律师包括我,需要和部长共用一个办公室。
在读法律之前,我曾在外贸行业做了8年,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全公司的利润指标就指望我来完成,资源向我倾斜。做公司的主力队员习惯了,当我第一天开始我的法律职业生涯时,当我被领进那栋破旧的边缘小楼时,当发现部长还得和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共用一个办公室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还是一家知名企业法务部的真实情况。
这是部长第一次招科班出生的研究生,对他心目中的“人才”很重视,第一天下午就带我去杭州总部出差,和从各子公司赶来的律师们一起开“法务市场化方案”的会。路上我弱弱的问部长,为什么要市场化。部长说工资太低了,希望通过市场化给兄弟姐们一点补贴的收入。等十几位律师到齐开始开会的时候,一张口,气氛紧张的就如同剑拔弩张一般,明显的分成了两派,拍桌子没过十分钟就上演了。内部团队的分歧如此明显,之前工作经历中我从未见识过这么严重的,这些完全在我的工作预期之外,第一天来上班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晚上和部长谈话,我找了借口就结束实习了。部长有所感知,语重心长的说,法务部在公司里地位不高,你也看见了;但是我们非常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加盟来改变现状。我无法承诺你很好的收入,我教育水平有限,公司发展得又很快,我们跟不上了,希望你们能顶上,我会尽我所能的给你事业机会的。
回法学院后又考虑了三个月,犹豫不决,最后和师兄的一通电话使我最终下定了决心。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我读法律的初心是希望能成为出色的商业律师,使我的商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相结合,为企业所用,所以我的目标应不是公务员、老师、研究人员之类的。律师虽然也为商业服务,但毕竟是外部律师,如果要更深入的和商业团队一起并肩进退,公司法务是正确的选择。
法务在公司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因为水平没有达到领导层的期望,也许是内部团队本身就出了问题。不受重视,不要自暴自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很大的潜力挖掘空间。
过去我的职业是公司主力,现在的职业是公司的后台部门。身份的转换导致需要重新做心理建设。以前学习进攻,今后学习防守,能攻能守,进退有余。
办公环境简陋是小问题,问题是怎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为管理层所重视,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我把这几个问题考虑清楚后,也就解决了我对新工作的一些心理上的偏见,安心的开始了我的新职业生涯,既然已经如此,我暗暗地下决心要把这份工作做得没人可超越。
我记得我第一年入职单人评审合同量高达2000多份,把同事因为懈怠不愿意做的工作都做了,天天在办公室不是加班到深夜,就是学法律英语到深夜。一个月后,我过了原定三个月的试用期,被授权负责集团300万以上金额的重大合同。第四个月查出了公司内建筑业金额上千万的大案。第六个月,我参加海外CKD建厂项目谈判,三个小时后我从刚进门时末尾的象征性位置,挪到了总经理隔壁的位置。我发现总经理需要谈判时,由于我方缺少英语人才,对手帮忙做翻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方的要求经常被委婉翻译弱化了,我没有办法很好地提出我方的诉求。于是我主动的利用英文好的优势做起了翻译;总经理也发现我不仅能给他做翻译、出法律意见,还能从商业角度给他建议,非常重视我的存在。最后在谈判阶段,我三天三夜没休息,和知名跨国公司12人的谈判团队通宵作战,用最大的可能争取到了最优方案,并抢到了合同起草权。从此以后,法务部在这家公司格外受重视。
我想说,没有天生就格外合适的路,我们面对自己的事业第一步,需要时常回顾一下初心,我们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在自己选定的跑道上?
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条件不尽如人意是常态,可以适当的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些,坚定的用平常心、主动心去看我们的第一步。那些看上去仿佛丑小鸭般的第一步,努力耕耘后也许就是良机,而机会只属于有心人。
我的第一步,很简陋,但我用努力守住了自己的心,最后杀出了重围。你呢?
年轻法律人的十大军规
现在向大家介绍下我在工作中总结的面向新员工的十条工作守则,我们姑且称之为“年轻法律人的十大军规”吧!
(一)准时!如果迟到不可避免,至少提前15分钟知会客户
解读:这条就不用多说了,所有行业都适用。法律行业属于服务业,客户找法律人的时候都是遇到了麻烦事,如果没大牌到不可替代的地步,可不要让客户等得心急如焚哟!要不然,换人也是分分钟的事。
(二)穿得像个法律人、举止行为像法律人
解读:别总抱怨周围的人觉得你“嫩”、“没经验”,如果你的行为举止表现的像个little girl or little boy,客户为什么要支付你一小时几千人民币的费用?要让人产生信任,首先你得表现得可以被信任。客户见到你,第一印象根据的是你的举止行为,工作时可千万别像在父母跟前一样的孩子气哟!
(三)客户是衣食父母,别扮酷,微笑提供服务
解读:术业有专攻,别扮酷,专说客户听不懂的法律词汇显示你超级有知识。有点法律知识没什么了不起的,了不起的是有能秒杀客户、让客户高高兴兴地为你的高额律师费bill买单并点赞的能力。既然付费了,服务的时候,给点笑容可以吗?
(四)细致、耐心、不怕麻烦
解读:怕麻烦是人的天性,但要解决法律问题,就得细细阅读资料,耐心的做各种假设分析,排除种种可能性,最后锁定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有一次庭审,见一位法律人举证的时候光证据资料就搬出两大箱,唯有佩服!工作做到家了,案件才能赢得有道理。
(五)不急于动手准备文件,动手之前,先了解背后的商业逻辑
解读:法律是准绳,事实是依据。欲速则不达!最害怕法律人不问一句,客户给个文件就自嗨,自己改了起来,最后客户抱怨连基本事实也没弄清楚、法律人水平差之类的。这是个做事的方式方法问题,大哥大姐,咱至少打个电话给客户问问清楚事实情况,理解了背后的商业逻辑,再动手准备文件是不是会更高效点啊?
(六)一次性告知原则
解读:回答法律咨询时,请遵循一次性告知原则。简要告诉客户基本处理流程和所涉及的步骤,仔细告诉客户该如何准备下一步。如果遇到有文件需要客户准备的,务必一次性告诉客户文件准备种类、目的和作用。今天告诉客户需要这个,明天那个,不仅客户不方便,而且客户有可能会因为法律人的前后不一致,而怀疑你的业务水平呢。
(七)书面!必须书面!
解读:为了避免交流中的误会、事后的健忘,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学会做书面记录。把和客户沟通后的要点重点及时记录下来,发给客户确认,确保你们的理解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运气不好的时候,也会遇到客户出尔反尔的情况,那个时候,书面记录可就帮你不是一点点喽!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人心难测哦!
(八)谨慎地下结论,尤其是当你准备说“不”的时候
解读:做结论的时候,要确保有客观的事实、扎实的理由及类似案例支撑,以确保你的观点经得起客户和同行的推敲。当你说项目有风险而不能做的时候,想想什么是真正的风险,什么不是;什么是合理的风险,什么不是。商业机会是和风险并存的,法律人要帮助客户避免的和主动提示的是不合理的或者重大的风险。谨慎点,没错的。
(九)发现了问题是不够的,要告诉客户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读:客户请你来,是希望你能解决问题的,当你面对客户的时候,你心里要有几套解决方案备选。好的法律人,不仅能提出解决方案,还能帮助客户识别出什么是更合适客户的解决方案。
(十)注重职业操守,遇到冲突不回避、不激化,坚守底线
解读:好的个人名声就是业务的活招牌,法律行业对职业操守是有要求的,除了各行业通用的之外,注意保护客户隐私和商业秘密、勇于面对冲突去替客户解决问题、以客户利益、公司利益为第一位、能坚守底线不做老好人,非常非常的重要。
嘉宾书单——两本对我影响至深的好书
最近有新人问,在这个拼爹、拼娘的时代,如果没爹没娘可拼,如何让自己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竞争优势?
“功夫在诗外”!这是我二十年法律+销售工作经历后发自内心的感慨。一名法务,先要明白法务本质上是为商业服务的,如果把商业理解为主业,那么法务就可以理解为因商业而衍生的产业。如果你不能理解商业,那么你适用法律、做专业分析,就没有了根基;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分析结果,会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所以,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具有商业思维能力的律师”。
今天和大家分享影响我至深的几本管理类书。它们在我职业生涯中所带来的影响,远超过法律专业书。它们帮助我在入职之初,建立起必要的商业思维能力,有的能力一直应用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的思考模式、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普通的法律人不同。如果有兴趣,法务新人们不妨当作入门书找来读一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嘉宾推荐: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工作习惯的圣经。研究生时代接触到它,一口气读了此书三遍,非常实用。“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移情沟通、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点都非常好记,我认同这七点,而且把它记录下来,带着它们开始我的律师职业生涯,受益非浅。
这本书因为是实用型书籍,我不做过多介绍了,读后对律政新人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会有帮助。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如何去影响别人呢?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嘉宾推荐:
这是本管理学的经典书籍,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我曾经在二年的时间内反复通读,并不时的作为主持人和整个团队一起在星期五的下午,花两个小时互相分享感触。这段相互分享共同学习的经历,使得书中的很多理念深入我心,在关键的时刻会时常想起。虽然距离第一次读此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5年,但此书在我心中依然有生命力。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自我超越”是一面镜子,从中看到自己和周边世界互动时的得失;“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察到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突破点在于反思习惯的建立;“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高于前四项修炼,和前四项修炼融合在一起,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其中改善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全局性系统思维,对我个人帮助最大:反思,帮助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从习惯于向外找原因,渐渐的转变为向内体察,了解这也许是我的认知盲区所造成的,体察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好地理解了他人;而全局性系统思维时常提醒我,看问题要全局系统地看,不固执己见,带着全局观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组织中各方利益动态平衡的解决方案。
这封长信读完了,嘉宾揭晓!
她就是:
法国雷诺汽车中国区总法律顾问李熠(LilyLi)女士
想与李熠面对面聊天吗?
点击下方链接,与李熠一起相约9月24日天同公司法务沙龙第六场!
http://detail.koudaitong.com/show/goods?alias=1c48nfiiv&v2/goods/1c48nfiiv
实习编辑/雷彬
为无讼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