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合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智合法律新媒体(zhihedongfang)”,由其授权无讼阅读发布
我国的影视文化娱乐产业逐渐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应地,影视文化娱乐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在高速增长。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的娱乐法律师,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娱乐法具体涉及哪些法律领域,对这些领域的相关规定做到烂熟于心;其次是要对国内外的文化娱乐产业生态、交易惯例以及当前的文化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切合实际的法律解决方案。而以上二者都有赖于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管理。
娱乐法并不是一个法律学科,所涵盖的法律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广告法、侵权法、劳动法、证券法、税法,甚至还包含刑法与国际私法的相关问题。
一.娱乐法书籍——娱乐和法律的结合
1.宋海燕著:《娱乐法》,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对美国好莱坞产业进行了介绍,其他章节重点介绍知识产权法在娱乐产业的具体应用,附录中还收集了美国娱乐产业广泛使用的一些法律合同样本,是从事娱乐法律服务的必读书目之一。
2.周俊武著:《当明星撞上法律》,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周俊武著:《星路律程:行走娱乐圈法律之道》,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当明星撞上法律》借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划分篇章结构,分别对应民事私权、知识产权、刑法和行业规则四大版块。书中篇章的标题大都以明星或娱乐热点为关键词。《星路律程:行走娱乐圈法律之道》则是分章阐释了娱乐江湖通常涉及的“三约、三权”,即演艺经纪合同、演出合同、形象代言合同(三约),以及名誉权、肖像权、艺名权(三权),可以给对法律感兴趣的演艺经纪人或者娱乐法律师一些启示。两本书作为随意翻阅的读物都是相当不错的。
3.李振武著:《娱乐法诉讼案件审理实务》
整本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对名誉权侵权案件、肖像权侵权案件、著作权侵权案件、娱乐法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了阐释。
二.知识产权类——学好知识产权法,尤其是著作权法是干好娱乐法的基础
1.王迁著:《知识产权法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王迁著:《著作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王迁著:《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连续安利三本华政王迁教授的书。《知识产权法教程》是非常好的知识产权法入门书籍,全书分为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商标制度三大部分,其中著作权制度部分是最为详尽的。书中对于法理的阐释全部结合了生动的案例,是一本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材。《著作权法》则是在《知识产权法教程》的著作权制度部分的进一步延伸,虽然体例大体相同,但要比教程更为详尽。《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专门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财产权,结合了大量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判例,读完的感觉是豁然开朗。
2.陈锦川著:《著作权审判:原理解读与实务指导》,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陈锦川法官现在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原来是北京市高院民三庭庭长,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从本书的编排和逻辑框架就可以看出是专门针对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外,本书后面还附有光盘,将书中提到的所有判决书都附在了光盘中。
3.崔国斌著:《著作权法:原理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全书分十四章,编排体例是以教学为核心的,包含大量的国内外著作权法的典型案例。然而,全书有900多页,可以当作身边的工具书来使用,随时查阅。PS:能看完的童鞋都是毅力超于常人的!
4.[美]保罗·戈斯汀著,金海军译:《著作权之道:从古登堡到数字点播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从18世纪的版权法,到当前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再到明天的“数字点播机”(可以点播方式获得的图书、电影和音乐数字贮藏库),保罗·戈斯汀对版权人与使用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通盘研究,全面展示了版权制度如何应对科技变革,以及版权之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单吧,亲!
5.黄晖著:《商标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黄晖博士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均有建树,是中国首位商标法博士,他的《商标法》终于出第二版了!这是目前商标法领域最好的入门教材。这本书吸纳了大量商标法案例,而且,为给读者以直接与鲜明观感,本书将运用二维码展示商标图示,解决文本黑白印刷的不足之处,有木有感觉很强大!
6.周云川著:《商标授权确权诉讼:规则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陈锦川主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编著:《商标授权确权的司法审查》,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这两本书都是关于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编排体例比较类似。第一本书的作者周云川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第二本书是北京市高院民三庭编著的,两本书的理论性跟实用性都超强,总之看完的感觉是:功力大涨!
7.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郑成思教授说:“这是一部读懂了美国判例,又有自己分析和见解的专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内容涉及专利法、商业秘密法、版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形象权法、思想观念提供法,以及外观设计保护和计算机软件保护等。此外,还论述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中联邦法与州法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其实,李明德教授还与黄晖、闫文军合著了本《欧盟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大家也可以扒出来看看。
8.[美]谢尔登·W·哈尔彭、克雷格·艾伦·纳德、肯尼思·L·波特著,宋慧献译:《美国知识产权法原理(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大,但几乎囊括了美国知识产权制度有史以来的绝大多数学说与制度细节。
除了以上11本书之外,《知识产权的话语与现实:版权、专利与商标史论》(黄海峰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美国版权法与音乐产业》(黄虚峰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版权文化: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学》([美]罗纳德·V·贝蒂格著,沈国麟、韩绍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欧盟电影版权》([英]卡尔·卡米纳著,籍之伟、俞剑红、林晓霞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也都是好书。
三.人格权法——人格的商业化使用
对诸如姓名、声音、肖像等具有经济利益属性的个人人格特质的商业利用,是现代广告和营销中常见的形式。杰出的艺人对于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可或缺,因而学好人格权法,尤其充分了解人格的商业化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澳]胡·贝弗利-史密斯著,李志刚、缪因知译:《人格的商业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这本书提供了多维度分析商业利用个人人格问题的一个框架,并详尽地追踪了普通法法系主要国家各自相应法律制度的发展模式。全书囊括了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此领域的重要案例的细致和精辟的分析,以及对美国相关案例详尽的、比较性的参照,无论是从事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学者还是实务工作者,这本书都应是一部必备的参考读物。
2.祝建军著:《人格要素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这本书不仅界定了人格要素、人格要素标识、人格要素标识商业化利用等概念入手,还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保护模式,最后在分析研究我国有关立法、司法实务、学者观点、民法典建议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立法建议。
3.马波著:《美国形象权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学知识产权的童鞋可能都知道“商品化权”(merchandizing right),其实最早出现的是“形象权”或者“公开权”(the right of publicity)(这一权利究竟属于财产权还是人格权,学界还有争议,本文暂且把这本书放在人格权法的类别里)。本书的学术性比较强,但是对于许多概念、立法由来及司法判例都进行了梳理,还做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研究,读完的感觉也是豁然开朗。
如果你想打好人格权法的根基,那么王泽鉴教授的《人格权法:法释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杨立新教授的《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王利明教授的《人格权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都是绝佳的选择。
四.娱乐影视产业类——律师不能仅仅是法律顾问,还得是行业专家
1.陈焱著:《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作者曾在好莱坞六大公司中的两家任职,谙熟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运作机制,有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好莱坞六大公司以及几个独立电影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现状,还介绍了美国电影协会、好莱坞经纪人与经纪公司、好莱坞法律体系和重点电影院校等辅助内容。书中还收录了好莱坞电影运作中常用的《收款账户管理合同》,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重要参考资料。
2.Dina Appleton,Daniel Yankelevits,Hollywood Dealmaking:Negotiating Talent Agreements for Film,TV and New Media. (All worth Press,2010).
英文书!既锻炼英语,又能提高专业技能,英语好的童鞋不容错过!DinaAppleton是一名娱乐法律师,DanielYankelevits是好莱坞的从业人员,都有非常的实务经验。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设计影视版权交易架构等等,以及如何与作者、制片人、导演、演员等进行合作、谈判,对于了解好莱坞影视产业的交易流程、运作理念有非常大的帮助。
3.[澳]理查德·麦特白著,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理查德·麦特白是英语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学者之一。本书曾被美国多所大学评为最受欢迎的电影学教材。是极好的了解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的书籍。
4.曹怡平著:《从剪刀手到守夜人:美国电影审查衰变史》,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这本书从历史、人物、经济、法制等多方面论及了这个主题,以多篇短篇评论的形式,力图展现现在的美国分级制是多个偶然后发生的必然。在中国讨论分级制度也是常谈,但中国适不适合搞分级,中国有没有分级的土壤,作者都谈到了。
五.传播学、传播法类——传播业与娱乐业密切相关
1.[美]谢丽·比亚吉著,宋铁军译:《媒介/影响:大众传播媒介概论(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这本书从媒介影响的角度讲述了众多媒介类型,涉及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数字媒体等,还论述了广告、公关、社会文化、法律、伦理、全球化等内容,涵盖了媒介的方方面面。
2.[美]约翰·维维安著,顾宜凡译:《大众传播媒介(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这本书是美国“教科书与学院作者优秀奖”(Text and Academic Authors Award for Excellence)获奖作品,内容非常详实,图文结合,可读性很强。
3.[美]约翰·泽莱兹尼著,王秀丽译:《传播法判例: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这本书收录了美国历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法判例,包括相当数量的反映了技术是如何影响媒介法的最新判例。这些判例按照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名誉损害、个人隐私侵犯、对场所和信息的接触权、媒体与司法体系、知识产权、广播经营许可、电子媒介内容、淫秽与下流内容、商业言论等领域加以归类。
4.[美]唐纳德·M·吉尔摩等著,梁宁译《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第6版)》(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分上下两册,经典书籍,书中的案例都经过精心的选择。这本书完稿之时恰好赶上联邦最高法院审结雷诺诉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案。这起诉讼其实并未真的终结,它只是有关因特网法律问题争议的一个开端。目前已经很难买到,可以上学校的图书馆搜一搜。
六.影视合同类——不会看影视合同怎么行
1.北京市律师协会编:《影视合同范本与风险防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北京市律师协会编:《影视法律实务与操作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这两本书都是北京市律协出的,对影视合同和影视法律实务的论述非常详细。
2.王力博著:《企业常用合同范本:文化艺术、演艺、广告、影视类合同(律师批注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这本书根据文化艺术、演艺、广告、影视领域涉及法律法规和这些业务领域需要,提供了一整套合同范本,并对其中重要条款和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批注和案例式说明。有木有感觉很强大!
3.刘宁、张庆著:《影视音像合同应用与示范》,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两位作者都是公元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实务经验相当丰富。这本书是在对第一版《影视合同》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案例篇和法规索引,使得全书由应用提示、示范文本、典型案例、法规索引等部分组成,实用性大大增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章只是提高法律专业技能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纸”上得来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实务经验,并且与其他律师进行切磋、交流。
编辑/董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