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讲述:我是如何走上法律写作这条“不归路”的
无讼   2017-03-02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许多律师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坚持写作,梳理自己的所学所想,将自己的经验抽丝剥茧形成文章。无讼App上线两年来,集结了无数热爱写作的律师朋友,不少作者还开设了擅长领域的专栏,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

 

本期夜聊会,我们邀请了几位无讼阅读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和大家聊聊法律写作这条“不归路”。

 

整理/无讼观察员 谢昊

 

崔文强

淄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文章的写作很多时候可再现性是较差的,尤其是一些趁兴而写的文章,其当时的思路及架构很难在日后再复制,故而,当遇到一个好的主题或是有思路跃进你的脑海之时,及时的令其反馈成文字,方为上佳之选。


至于写作经历,写作之于我个人,一直都是极其有兴趣为之的一件事情。但是无论是何种兴趣,都免不了经历一个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对于法律文章的写作便是如此。起初写作法律文章,我也是在尝试模仿他人,从文章的架构,作者的笔法,分析案例的角度等等方面,难免要经历由拙劣到日渐成型的过程。倘若能持之以恒,坚持写作下去,摆脱模仿,逐渐总结出自己的套路也便时日不远了。


再之,我所谓的写作“三段论”,其大前提为丰富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之于法律文章写作,不仅包括法律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其他知识亦应涵括其内。因为法律知识为你的文章提供内容支撑,而其他知识却可以对你的文章造成风格、思路上的影响。故而丰富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写出好的文章的关键。而这又离不开不断的阅读及其他方式知识的汲取。


至于小前提便是需有写作之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写作这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写作方法的探求,写作思路的构思等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在构建了一定的知识体系之后,有意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那么慢慢的,你会不知不觉中发现,你写的文章越来越得到读者的认可,思想越来越深刻,体系亦渐趋严谨,自然最终写一手好文章的结论便产生了。

 

何西文

山东舜翔(枣庄)律师事务所


从2015年尚权杯网络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开始,我发现原来写文字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哎,现实主义者)。于是乎,各种论坛、各种征文、各种投稿,我都积极准备、参加,一是因为我有写作的兴趣,二是因为执业初期事情少,有时间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甜的是所写文章能够被尚权所以及各大论坛认可、也能够被无讼等法律自媒体认可,酸的是投稿文章石沉大海的无望。在这,要感谢给我文章提出诚恳意见的无讼编辑、以及所内两位主任(热心的姐姐)。是你们的建议,让我在此后的写作过程中,改正自己的毛病,朝好的方向发展;是你们的建议,使得我现在所写文章不会有石沉大海的无奈;也正是因为你们的建议,我有了持续写作,终生写作,活到老、写到老的动力。


但是,写作过程中我依旧面临着“辣”:对于法律文书的写作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典型案例的写作还没有得心应手、对于涉案事实的深度论证还没有做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加强法律文书写作研究、加强典型案例写作,同时提高深度论证能力。


而方法就是写作阅读法,通过写作代替大量的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用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丰满论证过程、加强论证说服力,法律文书写作不就轻而易举了吗?“每份法律文书都是自己的名片”,不就可以使自身名片更加有“背景”吗?

 

李辉

四川神咏(成都)律师事务所


进入律师行业之初便知道了无讼阅读,我喜欢无讼阅读的初衷是该平台上面有很多律师、学者以及法官的法律实务分享,从中自己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并且该平台使自己获益匪浅。


知识只有分享才会成为知识,而且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既然分享才是永恒之道,那我可以把我承办案件当中的法律争议问题梳理分析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可以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2016年11月3日我第一次向无讼阅读发送实务文章“以案说法:租赁合同履约保证金的约定与返还问题”,并得到了部分认可。自文章被无讼阅读刊登之始,我从分享中获得了喜悦。自此,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每个月至少写一篇实务文章发表。


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给自己自身的业务带来影响,我现在主要负责合同纠纷以及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那么我可以将我承办案件中的合同纠纷争议法律问题形成文章观点,从而可以打造自己专业的合同以及知识产权律师的标签。


在形成实为文章之前,自己需要搜索查阅许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案例,在搜索查阅过程中,获得了该类型纠纷的新知识并重新理解了以前知晓的法律知识,并且写作也会使得自己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我坚持写作的原因之一。


分享知识的过程亦是自身提高的过程,正如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任勇亮

陕西尊知律师事务所


在马贺安律师的《生存与尊严》一书中,写文章和出书,是被认为有尊严的展业方式。这本书是上大学时候看的,到现在已经出到第三版了。写文章,说起来容易,写上一篇两篇也不难,难的是按照计划坚持写下去。以我自己为例,去年甘肃一家高校辞退了几名老师,我写了一篇分析文章,后来,其中有位老师加我微信希望我给出点主意,也有一位贵州的乡村老师联系,说是希望沟通一下。


写文章带来的诚惶诚恐等感觉或者感情,只有经历过才可以真正领会,如同俯下身真正去帮当事人,才能感到律师这个职业的温情,即使现实再残酷。


我发现写文章较多的律师,主要集中在青年律师,这里面就有一个很现实的矛盾:青年律师业务量有限,难以写出真正有水平的文章,而有深度的文章,其作者大多来自大型或者比较专业的律所。


写文章这件事,就像一条红线,隔开了普通的青年律师,也隔开了普通的律所,这话说的可能有点偏激或者绝对,但是,我想,这是一个现实。


写文章可能带来委托的机会,因为增加了曝光率;于我而言,文章是我看律师行业、看生活、看自己的另一只眼。

 

尹灿星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关于“律师朋友坚持写作”这个话题,虽然我没有著书立传,但是凭借一年几十篇文章成为无讼等大平台的作者,也试图在写小说,所以对于这个话题,还是想聊一聊的,有以下几点感想:


1.最初不要想着写的多好,只要写就OK


很多朋友都知道要多读多写,但是真提起笔,又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于是就长久不下笔,犹记得我最初写辩护词时,一脸茫然,只能在百度上搜索“辩护词”,可见最初基础也着实不佳。


但是从一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只要有一些感触、感想、反思、进步,我便会写下来,现在翻看以前的记录,也觉得青涩万分,比如第一次开庭后的总结、因为开车习惯不好被师父骂哭的反省、比如状态不佳写的鼓励自己的话…虽然稚嫩,但是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成长,也喜欢上了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的感觉。


2.可以从熟悉的、简单的入手


有的朋友总有这样的顾虑,感觉自己写的东西非常浅,觉得写不出高大上有新意的东西,其实可以从熟悉的、简单的入手,比如在办理完一个案件后,对这个案子肯定都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针对案件或者其中的一个点、一个法律问题进行梳理,这样非常容易便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文章。


3.要找准自己的风格


我深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擅长在于写刑事专业领域的文章以及写一些与法律有关的略带调侃性质的文章,找准自己的定位,写相应的文章便得心应手,因此有时候面对约稿确实比较头疼,比如要求写一些商事领域文章或者一些时事评论,但是面对自己的劣势,也要不断学习、弥补,比如增加自己的法律修养,锻炼逻辑思维,以便开阔自己的眼界,开拓更多的领域。


自从写文章一年多,确实感觉有诸多收获,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得到了很多业界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所以,希望年轻的你们,不要迟疑,拿起笔——


记录下每一个值得记录的时刻。

 

黄学宏

贵州汇能辉律师事务所


与“无讼阅读”平台因一起“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而结缘


在从事律师职业之前,我没有写作的习惯,也不喜欢写作,更未意识到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写作的看法发生转变。


执业之初,我曾办理了一起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因加班费问题而起。经过沉着、冷静地应诉,研究了加班费的大量典型案例和实务操作方法,最终我作为用人单位的代理律师,大获全胜,驳回了20余名职工关于加班费的主张。


这起案件于我而言,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强烈的,于是我产生了要把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及感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念头。便有了我在“无讼阅读”的第一篇投稿,即《劳动争议案件中关于加班工资的实务问题分析》。


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用分享打造专业化品牌


作为一名前警官背景的执业律师,自执业之初,即把执业方向定位于“刑事辩护”及“劳动法”两大方向。因此,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有意识的将研究方向倾向于“刑事辩护”及“劳动法”专业方向。


为了更好地分享实务,建立自己的专业化品牌。最近,无讼为我开设了个人专栏——“劳动法实务聚焦”,而每周连推的“劳动争议案件难点攻克专题系列”,已经连载到第五篇,阅读量和收藏量非常可观,这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和信心继续写下去。


笔耕不辍,知识不冷


前不久,无讼在一次活动中为我寄来了一本“无讼作者”专属笔记本,封面上的八个字:“笔耕不辍,知识不冷”,我个人非常喜欢,也深深地体会到写作对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最杰出的“刑辩”、“劳动法”律师,写作必定会陪伴我走过每个春秋,记录下我从一名青年律师到大律师的成长之路。


“用文字记录执业历程,坚守专业化,分享点滴的感动,分享案件办理的实务操作感悟。”我想这正是我将一直坚持法律写作最大的意义所在。

 

 

下期预告:

 

一提到“女律师”,大家可能都会竖起大拇指。律师本就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尤其是传统观念中比较柔弱的女性成为出色的女律师,则令人格外钦佩。下期夜聊会,我们来谈谈“女律师,你这么拼是为了什么?”本身就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偶然的契机?抑或有着大律师的梦想?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