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按:上个月,观韬与中茂的合并令人瞩目。此次合并不仅发生在两家颇具影响力的律所之间,同时也是行业里难得一见的跨省律所合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律所的合作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此次合并酝酿已久。无讼阅读邀请到了观韬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崔利国律师,从观韬发展战略的角度,了解此次合并背后的故事。

 

 

无讼阅读:合并后的观韬中茂拥有执业律师近500人,这500人的具体来源是怎样的?

崔利国:观韬近400人,中茂及其他团队近100人,目前部分律师执业证调转手续还在办理中。

 

无讼阅读:您是如何理解规模对律所的意义的?理想的律所规模是什么样的?

崔利国:我们都知道,业内有很多律所规模排名,TOP20,TOP50,TOP100等,规模无疑是衡量律所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应是一味追求的目标。律所规模的决定因素是多元化的,团队资源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业务资源,客户资源,知识资源,市场资源等。这几者之间的最佳平衡应该是律所规模的理想状态。

 

无讼阅读:观韬在全国各地的分所,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设立的?

崔利国:大部分是总部派人组建,吸收当地优秀团队加盟。

 

无讼阅读:观韬被定位为专业化、综合性大型律师事务所,但是在专业化和综合性之间,观韬更侧重于何者?

崔利国:两者不冲突,我们可以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但也有专业领域的侧重。

 

无讼阅读:这些业务领域是如何确定的呢?

崔利国:基本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根据对法律服务市场大环境的判断。

 

无讼阅读:目前观韬在资本市场、银行与金融、工程基建与能源资源等领域有很好的业绩,但是似乎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在您看来,观韬要取得进一步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崔利国:更多优秀人才的吸引和储备。我们正在薪酬体系优化,品牌战略强化,引进渠道多元化等方面努力,着手突破。

 

无讼阅读:合并是否可以被理解为观韬突破人才瓶颈的一种努力?

崔利国:就人才层面而言,合并不应单纯理解为突破人才瓶颈的一种努力,而是通过合并进行办公室的平台建设与整合,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平台中来。

 

 

无讼阅读:观韬在2010年就开始与中茂展开十分密切的合作,现在又与中茂合并,这是否意味着观韬对上海市场尤为重视?

崔利国: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布局,以北京为首,同天津、大连、济南办公室辐射东北及北部沿海经济区;以上海为首,同苏州、杭州办公室辐射东部沿海经济区;以香港为首,同广州、深圳、厦门办公室辐射东南沿海经济区;西安、成都办公室辐射长江黄河中上游经济区;香港则是我们国际化战略的基石。其中,长三角平台是我们在全国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石,上海地区更是我们在长三角平台中重点打造的区域。

 

无讼阅读:观韬在上海设有分所,为什么还要与其他上海律所进行深度的合作,甚至合并?

崔利国:我们希望与上海律所进行深度合作,引进本地的团队,本地的资源,充分发挥本土效应,将上海办公室由窗口型向平台型转变。

 

无讼阅读:“窗口”和“平台”的区分是什么?为什么要转向“平台”?

崔利国:合并前,我们上海办公室更多地被作为总所在上海地区的窗口,管理团队也由总部派遣。平台型的办公室则更加开放,汇集不同业务领域的律师团队,整合各团队的客户资源、市场资源等,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从而促使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更好地围绕客户这个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无讼阅读:您是如何理解律所分所的“本地化”的呢?

崔利国:分所的本地化,是律师团队、业务、客户的本地化,但是事务所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应该还是一体化的运作。

 

无讼阅读:在众多上海律所中,为什么选择了中茂作为合作律所?

崔利国:最初的时候,我们与盛雷鸣律师有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并且由此进一步了解到中茂。我们很看重中茂在上海地区的业务优势,中茂在基础设施、银团贷款、诉讼仲裁方面的业务优势,可以和观韬的固有业务形成互补。

 

无讼阅读:我们注意到,2010年,观韬就与中茂结成了联盟,开始合作。

崔利国:对,当时我们就有了合并的打算,但决定先以联盟的方式合作,时机成熟时再合并。我们相信,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彼此的了解和融合。我们最开始约定的联盟时间是三年,三年届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深度合作,又将联盟时间增加到了五年。这几年的合作的确为今天的合并了奠定很好的基础。

 

无讼阅读:当时观韬与中茂的主要合作方式是什么?与其他律所联盟有不同之处吗?

崔利国:我们的合作方式是观韬的上海分所与中茂律所事务所合署办公,业务协作。这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做到彼此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共享。

 

 

无讼阅读:观韬与中茂的合伙人分配方式、律所决策方式分别是怎样的?

崔利国:观韬是类似公司化的分配方式,通过全体合伙人会议及管理委员会进行决策;中茂偏向团队制,主任决策制。

 

无讼阅读:合并后的观韬中茂,将采取怎样的合伙人分配方式和律所决策方式?

崔利国:合并后,合伙人分配延续观韬的分配制度,上海地区做适当本地化调整。事务所决策机构由周永健律师担任观韬中茂全球主席,我和盛雷鸣律师共同出任事务所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上海办公室由盛雷鸣、蒋信伟、田波、钱晔文、邹红黎、狄青律师组成执行委员会。

 

无讼阅读:其他律师团队是在什么阶段加入进来的?

崔利国:在我们与中茂联盟期届满,正式筹划上海办公室的全面整合阶段,上海众华田波律师团队,上海欧申钱晔文律师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律师选择一起加入观韬中茂。这些团队在合并前与中茂已经有合作基础,与观韬也有充分的了解和沟通。

 

无讼阅读:在您看来,先深度合作,后合并的方式是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合并模式?

崔利国:联盟可以让彼此很好的了解和沟通,除了业务合作,团队协作,对于文化理念的渗透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合并后双方实现真正的合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讼阅读:观韬中茂是国内首例律所间的跨省合并,您是否认为更多的跨省律所合并会在未来出现?

崔利国:律所合并的原因,一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外部大环境、客户需求、市场竞争所驱使。跨省跨区域不会成为律所合并的障碍。

 

无讼阅读:观韬中茂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崔利国: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会放在上海办公室整合及融合上,并将结合杭州办公室、苏州办公室、知识产权太湖基地、苏州常年法律服务中心,形成强大的长三角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将稳步推进国际化步伐,我们会扩充香港团队并尽快完成悉尼办公室的本地化。同时,我们会加强与ASHURST的紧密合作,在未来三五年选择成熟时机开设其他国际办公室。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