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作权法》自1990年“诞生”,经历2001、2010两次修改(一修框定了基本规则,二修仅动了1.5条),目前正处于第三次修改阶段,而三修博弈之激烈前所未有,至今迟迟无实质进展。十五年来,中国的版权著述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然而,哪些著述受读者喜爱?作者尝试梳理并简评如上,谨供版权法爱好者研习。书单对应著述系作者多年工作藏书(部分是师友赠送,如知识产权出版社刘睿编辑、武汉大学王清博士、成都铁路中院鲁虎、音著协朱严政等)的一部分,排序无严格章法、亦并非市面最新,悉心读者自己顺瓜摸藤吧。本书单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分发。
本文由作者授权无讼阅读发布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 知产力(zhichanli)
一、国际类
刘波林译:《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对比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我国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并从80年代起相继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重要国际公约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公约指南”基本上是管理相关国际公约的国际组织惟一认可的解说,对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国际公约具有权威的参考价值。
刘波林译:《罗马公约和录音制品公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对比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指南包括1961年罗马公约和1971年录音制品公约的全部条文的解说,目的是尽可能简单明了地陈述有关条款的起源、目标性质和范围,有助于我国的立法者和管理者意识到“邻接权”的保护问题,更好地理解有关处理这一领域国际关系的方式。
十二国著作权法翻译组:《十二国著作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他山之石价值)
推荐理由:《十二国著作权法》选取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南非、埃及),将这些国家在21世纪里颁布与修订的最新的著作权法进行精准的翻译,是知识产权领域常备的经典工具书。
韩赤风等:《中外著作权法经典案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案例指导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精选中外著作权法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司法部门借鉴国外司法实践经验提供实例,为我国立法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内外法院经典判决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
王世洲:《关于著作权刑法的世界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刑事视角价值)
推荐理由:无论从法学的基本理论还是从《TPIPs协定》的制定过程和内容来看,知识产权刑法,在本书的语境下道德是版权刑法,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查明《TPIPs协定》对刑事责任的(基本)要求,查明世界主要法律体系对《TPIPs协定》刑事责任要求的理解与贯彻情况,从而为我国版权刑法保护的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最低保护等级要求和发展建议,就成为编写本书的主旨。
保罗.戈斯汀著、金海军译:《Copyright Highway-From Gutenberg to the Celestial Jukebox》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以案说法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回顾美国著作权法自英格兰18世纪初期迄今之历史,展望21世纪开头几十年著作权之未来。作者对著作权人与使用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通盘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若干标志性案例进行精要的解读,全面展示了版权制度如何应对科技变革,以及著作权之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李响:《美国版权法:原则、案例及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他山之石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美国版权法律进行了系统和易懂的阐述和介绍,本书的出版对中国版权法律的研究和整个社会版权法律意识的进步有深刻意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刘波林译:《著作权与邻接权法律术语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基础工具价值)
推荐理由:这部汇编共收入265个以其典型含义在国内或国际立法文件、著作权或邻拉权转让或许可合同、论文或一般言谈中出现的法律术语或词句。每个术语均附带对其含义作出的简短解释。
二、实务类
国家版权局版权司:《中国著作权实用手册》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法规政策价值)
推荐理由:为适应广大版权工作者的学习工作需要,国家版权局于199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著作权实用全书》,收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95年期间与著作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以及与著作权保护有关的信息和材料。2000年,国家版权局对《中国著作权实用全书》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并更名为《中国著作权实用手册》。2005年,为适应著作权法修订后版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国家版权局再次对《中国著作权实用手册》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王立华等:《知识产权诉讼》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实战参考价值)
推荐理由:以典型个案的代理过程为主线,全程再现律师办案每一步骤和细节,通过真实案件展现、传授处理相关法律业务之“经验”,同时为社会公众了解相关法律案件处理经过提供一个真实的窗口。为完整体现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全貌,王立华律师再版时将知识产权案例的再审程序编写进入该书,作为新的一部分。
蒋凯:《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与诉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专题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结合我国音乐著作权管理和诉讼的现状,以及世界音乐保护的发展模式,对国内音乐领域在歌曲署名、翻唱、影视插曲、网络音乐、手机铃声、唱片产业版权贸易及反盗版、演艺经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解决方略,是适用于国内音乐、唱片产业著作权管理的不可多得的实务指导手册。
陈锦川:《著作权审判》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实践集成价值)
推荐理由: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新型案件的不断发生,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侵权行为认定、举证责任、法律责任等大量规范等待准确界定和在审判实践中的全新诠释。本书作者运用二十年来积累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经验,在本书中将著作权案件审判中适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范畴归纳为26个专题,对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纠纷的审判思路进行详细梳理,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在基本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规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为读者详细整理出著作权司法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要领,对各级法院办理著作权案件的裁判思路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律师等其他参与著作权诉讼的读者准确形成案件审理预期提供了参照;也为著作权法的修改完善提出有益的借鉴。
崔国斌:《著作权法:原理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案例指导价值)
推荐理由:该书是一本以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著作权法学说和原理为核心目标的教科书。本书的章节安排、材料选取、问题设置均以教学为中心。按照著作权法的自然逻辑结构,本书分成14章。每章开始部分对相关法律原理做简要概述,然后围绕该章节的核心问题,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和前沿学术观点。大多数案例后面都将附有针对性的提问,这些提问大多指向案例中最模糊也最富有争议的地带,努力挑战学生的思考极限,也为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研讨指明方向。
雪宇等:《著作权诉讼证据实务操作指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实务操作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以案例为切入点,对各种类型的著作权诉讼所涉及的证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实务指引,可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员的一手参考资料。
三、网络类
吴伟光:《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前沿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以数字技术对版权制度所带来的挑战为出发点,通过对有关国际条约的研究,对包括我国、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一些主要国家或者组织的立法研究,以及对一些相关判例的研究来讨论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和思路。
杨小兰:《网络著作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网传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在网络传播中,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不仅应当存在,而且还应当在一定的原则下予以法律保护。网络作品如何界定,网络著作权主体如何认定,网络著作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对其限制才能实现作者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网络著作权的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责任构成和认定及如何通过私力和公力手段公平合理地救济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等所涉及的法律规定、法理和实务问题为本书所讨论,试图较好地解读、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梁志文:《数字著作权论-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中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专题释义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围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而展开,包括基础理论、权利及其归属问题、权利限制问题(合理使用制度、表达自由的地位)、侵权责任制度问题(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责任、第三方责任、法定赔偿)以及与数字著作权有关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以该法为研究对象的专著。
王迁:《网络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网版教辅价值)
推荐理由:对于使用本书进行自学的学生读者,笔者提请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网络版权法”(或“网络时代知识产权法”)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很难有效地利用本书的。第二,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是近年来产生的新问题。虽然国际条约和我国立法均已有了相关规定,但毕竟较为原则。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学术界与实务界仍有不小的争议。本书中的论文或评论片段,以及对各思考题的“思路提示”反映的是笔者个人的学术观点。因此,读者应只将本书作为学习与研究的起点,带着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第三,本书中有海外经典案例的译文。对于有心的读者而言,应当找到判决书原文,与译文对照阅读。这样不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判决书,也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
四、软件类
朱妙春:《网络及软件纠纷案代理纪实》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代理心得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代理的涉及计算机软件、网络等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案例,以及围绕这些案件撰写的学术文章。
程永顺等:《软件著作权判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案例指导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了近千个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具有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结案的具有典型性的知识产权案例。本丛书不仅对具体案例的一审、二审,甚至再审的裁判文书进行了全面梳理,而且提炼出每个案件的关键词、争议焦点,将每个案例立体化地呈现给读者。每个案例由12个部分组成,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案由、关键词、涉案法条、争议焦点、审判结论、起诉及答辩、事实认定、一审判决及理由、上诉理由、二审查明事实、二审判决及理由,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利用。
五、媒介、权利限制、集体管理类媒、介、权利限制、集体管理类
秦珂:《期刊的著作权问题》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期刊专研价值)
推荐理由:《期刊的著作权问题》共分为8章,对下列问题进行了介绍、分析和研究,包括:期刊的创作过程及其独创性;国际法、部分国家法和我国法律对期刊的作品类型的界定;“一稿多投”的概念、类型、成因、争论、利弊;作品的概念与作品的独创性;作品独创性的判断;合理使用和作品创作;参考文献的概念与主要功能及其不同观点;转引、漏引、虚引、自引等行为和著作权保护的联系;期刊社使用和授权使用著作权的模式,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默示许可、谈判授权、要约授权、交叉许可、著作权代理、开放浏览权、开放存取许可、免费许可、定制授权、综合交易授权、国家采购、著作权集体管理等;数字著作权的产生及国际、国内立法概述;期刊原文传递的发展和著作权制约等等。
程德安:《媒介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媒介专研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媒介与知识产权间的相互关系,对大众传播领域中的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与媒介帝国主义、新闻作品完整权与数码技术等热点问题。
杨东锴等:《著作权集体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集管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主要论证以下观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不仅仅是许可收费的制度,还具有权利性、国家性、实践性和文化性等多重性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处理好一般关系、价值链的平衡关系以及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是成功搭建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桥梁的关键。网络环境下采用强制性集体管理的模式,是改变现有互联网版权乱局、实现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的最佳选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事实上的垄断性,使得对其进行监督十分必要。不同的监督主体有不同的监督内容,但不应影响其正常业务的开展。
王清:《著作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权限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著作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分为三大篇,主要有本体论、比较论和尾论。在本体论篇的三章中,作者在历史与现状两个维度下阐述了著作权限制制度人内涵与外延、起源丐创设的及基本原则等理论问题。在比较法论管的三章中,作者在国际公约和国内法两个层布分别对著作权保护期制度、合理法定许可使用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尾篇“公共利益目的的回归”是对全书的概括与总结。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权限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通过学说理论分析和制度规范分析,回答了合理使用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者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借助法历史学、法哲学、法经济学、宪法学、比较法学,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角度的探讨,提出了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合理使用的正义构成、表达自由优先原则、使用者权利等新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同时,运用大量立法、判例资料,分析了合理使用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以及我国著作权修法的合理使用方案等,在实务研究中评介了国际经验和中国做法。
六、基础、版权客体、表达自由类
卢海君:《版权客体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制度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以版权客体范围的勾勒为中心,围绕思想表达两分法和原创性原则,结合非独立创作因素、功能性因素、非文字性因素、事实性因素、表达量的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并联系我国司法实践,对版权客体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逐渐深入的解读。
梅术文:《著作权法:原理、规范与实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理论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全面介绍著作权制度和规则,并辅以代表性实例;在关注传统著作权基本原理和规范的同时,照应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的挑战和应对,系统探索著作权法中的各种争论、热点和难点,帮助研究者深刻把握著作权制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话题,深浅搭配,难易结合,为开展更深入的理论探究提供思路和素材。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
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权威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主要内容涉及两方面: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理论上从知识产权产生的历史、特点、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几个方面,整体反映它在民法中的地位,以及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价值的发展中,它在民法地位的变化。实践上涉及侵权、价值评估与国际保护等问题。
吴汉东等:《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4年2月第5版(系统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全书以“总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其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明晰体系,在此框架下,以现行知识产权法和相关国际公约为基线,既有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又有各知识产权制度的专题介绍;同时,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公约及相关立法例的变动、本国立法以及司法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界前沿性研究成果等皆列其间。一方面,准确传达了成熟和先进的理论结构和知识要点;另一方面,以教为本,以学习目的、关键词、导语、结语、思考题等形式充分引导、循律深入。
王迁:《著作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教案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对著作权法的概念和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中间穿插大量图片、资料和案例,辅以理论研习和实务探讨,不仅有全面的理论介绍,还有国内外经典案例的详细讨论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掌握,并对知识产权国内外最新的经典判例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对实务工作者也很有启发意义。
唐德华等:《著作权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法规集成价值,书单仅有的一本法规汇编列举)
推荐理由:本书以《著作权法》实施以来的司法实践、行政执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并以该法及其配套规定为主干,结合法律适用中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释解,既凝聚了理论研究中较为一致的观点,又反映出执法实务中的具体解决办法,综合了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本法及其配套规定的原意和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正确适用。
皮勇等:《侵犯知识产权罪案疑难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罪刑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是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2008年启动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疑难问题项目的研究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中专业性很强的一类犯罪,办理好这类案件需要兼有刑事、民事、行政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需要司法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我们通过集合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两方面力量的优势,取得了现有的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为司法界办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供有益的帮助,为知识产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服务。
冯晓青:《著作权侵权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第2分册网络空间著作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虚拟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专论部分设有“审判理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判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证据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BT、P2P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等栏目,所研究的问题大部分是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国内外典型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例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分析与研究。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部分则设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判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诉讼管辖模式与举证责任”、“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犯罪研究”等栏目,选取现实中国内外发生的典型、疑难或具有重要影响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
Helen Han:《English-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ctionary》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基础工具价值)
推荐理由:《英汉知识产权词典》收录国内外知识产权常用及专用词汇一万五千余条,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必备工具书。
郑成思:《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础理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权威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从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讲起,对知识产权的若干基本概念,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应用中存在的术语表述不当等总是,根据国际惯例进行了修正;在探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的同时,对入世后我国企业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和保护自己提出了真知灼见的对策。
宋慧献:《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博士论文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立足于价值论证、历史实证与规范分析,全面考察两种权利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并为平衡其冲突寻找法理依据和规范手段。作者坚持:表达自由权属于基本人权,而版权是对公共领域的私人占有。表达自由优位于版权,版权制度必须以工具主义为基本原则。在网络时代,传统版权规则的正当性应受到重新审视,并不断加以修正,以充分满足当代人表达自由的需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版权制度的扩张将版权与表达自由的关系问题摆在了当代法学者的面前。表达自由为版权制度的运行提供着宪法保障;而版权的扩张必然阻碍表达自由。
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年刊》(创刊号)北京大学2005年12月第1版(发刊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刊特别聘请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和乘法研究所所长约瑟夫·施特劳斯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本期收集了国内外知名学者有关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最新表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议、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制度的分析,并介绍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最新发展动向。
曲三强:《窃书就是偷-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特别推荐:文化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是作者积多年之心得,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形成、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理论视野。适合从事法学研究的工作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法官、律师及其他对法律和知识产权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安守廉著、李琛译:《窃书为雅罪-中华文化中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特别推荐:文化研究价值)
推荐理由:本书认为,我们应当超越书面规则本身,考虑更为广阔的社会与思想背景,尤其是孕育法律并充当,法律运作基础的政治文化。
实习编辑/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