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关稽查风险及应对
王进 王进   2016-08-21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自今年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多数讨论集中在税种的变化、税率的调整、免税限值的提高以及商品清单等方面,但是,税收新政在海关监管方面对跨境电商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却未被重视,众多跨境电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随着新政的实施,以前从未遇到的海关稽查将来到眼前。


《海关法》规定,海关的监管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包括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三大类。此次新政实施之前,个人自用、合理数量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在海关的监管中,是按照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即,在海关监管角度,属于监管对象中的“物品”范畴。


3月24日,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通知第一条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这就明确地将以往归入“物品”监管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在海关监管对象分类中划归“货物”类别。


按照《海关法》第四十五条和《海关稽查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企业、单位实施稽查,换句话说,对运输工具和物品(包括与之相关的企业、单位),海关有权监管,但无权稽查,这也就是跨境电商多年来从未接触过海关稽查的原因所在。而新政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在海关监管对象分类中从“物品”改为“货物”的变化,使得海关对跨境电商实施稽查成为可能。


海关稽查,是指海关可以在货物放行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对进出口企业的财务账簿、凭证、业务单证以及进出口货物实施稽查,以核实进出口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海关稽查属于海关的后续监管环节,主要针对放行后的货物进行监管,与前期监管部门形成互补,构建完整的监管链条。新政之后,海关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按照“货物”进行监管,意味着在经过原来的申报--查验--交税的程序之后,之前已经完结的海关监管流程又有了延续,海关可以继续通过稽查部门实施稽查的方式对跨境电商企业进行监管。


海关稽查因为可以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全面地了解资金流、货物流和单证流,因而更容易查发企业在进出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海关通过对进出口企业实施稽查,查发企业的走私、违规行为并作出处理,通常采取补税、罚款以及追究企业(以罚金的方式)和主要负责人刑事责任(以判处刑罚的方式)的处罚。


因为稽查而受到处罚的企业还将面临企业在海关信用等级的下调,海关对进出口企业实施信用等级管理,等级越高,享受到的通关便利措施越多,等级越低,受到的限制越多。一旦因为走私等原因被降为最低等级的“失信企业”,意味着正常通关活动无法进行,企业面临“瘫痪”的境地。


跨境电商企业在新政实施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海关稽查,由于新政的变化,今后增加了新的课题:如何应对海关稽查。对所有的电商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认真研究,防止因为应对不当而损害企业权益。


与传统进出口企业相同,跨境电商企业一旦被海关稽查查发问题,同样会面临补税、罚款以及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处罚,同时信用等级下调,正常通关活动受限,企业利益因此受到损失。


除了上述共性的风险之外,跨境电商企业面对海关稽查时还要注意防范以下风险:


风险之一,因为跨境电商企业现在新政之前无需接受海关稽查,但新政之后必须面对被稽查,普遍缺乏对这一新生风险的认识和应对经验,对于海关稽查的权限范围和企业在配合稽查时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都缺乏了解,处于先天劣势。


风险之二,相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已经熟悉的海关前期监管而言,海关稽查的自由裁量权范围要大得多,稽查哪家企业、何时稽查、稽查企业的哪些业务都完全由海关掌握,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无法了解海关稽查的思路、方法,处于被动境地。


风险之三,相对于针对每一票具体货物实施的前期监管而言,海关稽查是对跨境电商企业一定时间范围内进出口业务实施的全面核查,涉及面广,涵盖海关监管关注的各类风险点,一旦查发问题,将不仅局限于某一票货物,可能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


风险之四,海关稽查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账簿、凭证等进行核实,这在前期监管环节无需向海关提供,跨境电商企业如果不掌握海关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将可能因为报关记录与财务记录、业务记录以及货物情况不符而遭受处罚。


面对上述风险,我们建议跨境电商企业充分研究和了解海关稽查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


一是价格,由于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缴纳税款的多少,因而一直是海关稽查(不只针对电商企业)关注的重点,而就电商企业来说,价格还关系到个人每年购买商品限额的问题,价格的高低在年度限额内影响税款多少,而在限额外直接影响适用不同税率,所以,海关稽查时对电商企业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更加关注。


价格=单价x数量。在单价上做文章是多数价格瞒骗案件的主要手法,也是包括稽查、缉私在内各种海关监管力量打击走私的重中之重,其行为主观恶意明显,涉及环节多,因而漏洞也多,企业要严格如实规范申报,避免因价格问题被盯上,更不可铤而走险,故意从事低报价格偷逃税款走私行为或者高报价格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


数量同样影响价格,但与单价作假相比,由于关系到运价,实现难度较大,海关稽查会针对具体的情况确定是否将数量作为价格核实的内容。


价格主要由单价和数量构成,实际稽查中发现不法企业或者单独在单价、数量上做文章,或者单价、数量同时作假,一旦被查发,都将面临海关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例如:运费、保险费、特许权使用费等不直接体现在单价或数量方面的价格构成要素,同样是海关稽查在核实进出口货物价格方面会关注到的重点。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如实申报价格的重要性,对贸易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控,尤其重点关注涉及单价、数量调整的环节,保留充足证据,结合行业知识、市场行情等背景资料,做好应对价格方面质疑的准备。必要时可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贸易过程的风险论证和防控,提前化解风险。


二是归类,即HSCODE。由于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要归入某一确定的税号,不同的税号之间存在税率差,因此,将高税率货物归入低税率税号以偷逃关税、增值税等,或者将低退税率货物归入高退税率税号以骗取退税,都是海关稽查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企业应对申报的税号有充分的把握,尤其是相关类似税号存在税率差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不会因为归类问题被关注。


由于不同的归类可能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关系到商品是否可以归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如实际不可归入而伪报成清单项下商品,将直接作为走私处理;二是涉及到清单列明商品的特别排除规定,比如配额商品、特殊食品、有毒化学品、密码产品等等被排除在外;三是关系到适用税率不同,影响征收税款的多少。


三是原产国,由于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和各国间的税收减让协定导致不同原产地的同一税号项下货物适用不同税种(双反税)和税率的情况,海关稽查对原产地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是否伪报原产地以偷逃税款,随着国际间贸易摩擦的增加和我国与相关国家税收协定减让力度的不断增大,不同原产地间的税种差异和税率差进一步拉大,原产地方面的受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电商新政中没有单独针对原产国做出规定,但是,由于政策规定“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而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征税时原产国的不同将影响到适用税率的不同,海关稽查时同样会予以关注。


四是其他,目前有关通关单的新政只是暂缓一年,一年之后仍有可能按照已公布的要求执行,对于实际货物状态与通关单是否相符,在简化现场监管的大形势下,将转到后续监管环节,作为稽查的工作任务之一。另外,B2C模式下消费者身份与年度限值的匹配问题,也将成为稽查关注的风险点。


最后,和大家分享几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海关稽查风险。正如我们介绍的一样,一方面电商企业普遍缺乏应对海关稽查的经验,另一方面海关稽查将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失,因此,建议电商企业充分认识并积极面对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了解并掌握海关稽查的基本思路、方法,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


二是全面梳理自身业务。以往只是电商企业的进出口部门和人员与海关打交道,新政之后,海关稽查将深入到企业内部,还将涉及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人员,核查的内容包括财务单证、业务单证和实际货物,建议电商企业对可能涉及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自查,避免出现违反海关规定的情况。


 

 

 

 

实习编辑/王林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