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有道云笔记整理术
吴皓 吴皓   2017-06-12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供稿

来源/微信公众号“吴皓的备份(Marvin1379)


本文不会直接讨论道云笔记的功能。一则脱离使用场景列举功能意义不大;二则只有20%的云笔记功能我们会真正反复使用,没必要全部掌握。所以我将结合自己日常工作情形,分享如何利用这款APP的几个常用功能,来实现专业沉淀、写作积累、素材搜集、生活提升四个目的。


一、专业沉淀篇


围绕专题来汇总法规、案例、文章,以点破面吃透专业


律师工作长期接触大量法律法规、文书合同、专业文章等大量文字资料,若能妥善整理,加以消化,将是一笔可观的专业知识积累。但因为工作繁忙,同时缺乏系统的整理方式,处理完手头上工作后就将这些资料抛掉了。就专业积累和知识沉淀来说,这种常态是很大的浪费。


现在行业里面提到比较多的“专业化律师”,背后看起来高大上的壁垒,也是点滴汇聚而成。我们若有一个合适的工具并配合体系化的思路来进行专业知识的汇总和沉淀,也可以逐步搭建起自己的“专业”高度。


这里介绍一种“专题”管理的方法来整理律师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以一个细小的劳务合同审查工作为例:


第一步,其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问题,这就是我不了解的点,需要进一步查询;


第二步,找到相关的法规文件:《劳动法》、《侵权责任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云南省高院的会议纪要》等;


第三步:法律数据库会提供某些法条的相关案例链接,我通过看所审查的合同中一些条款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判决书,推出可能涉及的纠纷,进而做出风险提示;


第四步:一些条文的叙述理解不透,于是进一步检索其他律师关于这一法条评析的相关实务文章,我找到就有:《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分》、《劳务合同合规性的问题》,《辞退劳务合同的员工是否需要赔偿》等;


以上这些内容,我会全部复制到云笔记,分别新建一篇笔记,并以“法规、案例、文章”三个文件夹来分类,然后归类到一个大的文件夹,就叫“劳务用工”。

 


至此我就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专题,叫做“劳务用工”。后面不管是诉讼、合同审查;还是出法律意见、法律函件;涉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比如辞退劳务合同工、或者劳务用工侵权纠纷、或者设立劳务派遣公司等等,处理过程中查到的资料,都可以按照“法规、案例、文章”的分类,归入到这个专题下的三个文件夹——这是一个专题的横向吸收。

 


随着个人积累,某个专题下的内容远远超过其他专题,这时候可以考虑对专题内的笔记进行再次细分,形成同级专题;比如说“劳务用工”中的“劳务派遣”、“劳动用工”这两个问题处理、资料比较多,我会新建两个个文件夹作为与“劳务用工”并列的专题,下面同样包含“法规、案例、文章”三个次级文件夹,然后将与之内应的内容移动到新专题下——这是一个专题的横向衍生。

 

 

当同一个专题发生横向衍生,多余三个之后,比如由“劳务用工”,衍生出“劳务派遣”、“劳动用工”两个同级专题,那么我就会将三个专题文件夹再归入一个上级文件夹,比如叫做“劳工管理”,从小类再归到大类——这是多个专题的纵向升级

 

 

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我们就可以得到多个金字塔结构的专题体系,每个专题的层级可能不同,但是都遵循着“法规、案例、文章”这样的基础结构向上堆叠,结构清晰明了。


随着实务经验增加,以及对某个经常接触行业认识加深,某些节点有了自己的认识、领悟,想要通过文字进行提炼、梳理。这时来写文章就会是个相当愉快的过程,因为收集、整理、分类专业知识素材的工作,在处理业务的时候已经完成,并且形成了结构、层次分明的体系。


需要引用的法规、用于支撑论证的案例、可以借鉴的文章,早已整理齐备,剩下的只是根据自己的思路将它们串联起来。写作输出的同时,再来回顾这些资料,也在完成一次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再次理解、吸收。


以上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一个微小的节点入手,以专题的形式积累,形成一个有体系的专业知识结构,再加以咀嚼、吸收,吃透其中的节点,最后不但够熟练运用到专业工作中,还能够进行提炼、总结,输出成内容——所谓以点破面就是这么个过程。


这里还有一个云笔记的“标签”功能值得一提。

 

 

通过“标签”可以穿透文件夹的分类层级,实现对笔记的多维度管理。举个例子:


我收集法律法规笔记时,除了按专题归类外,同时会对每个笔记打上一个名为“法条”的标签。云笔记的标签功能,能够将位于不同文件夹,但是拥有同样标签的笔记,筛选出来。于是可以实现对所有保存过多法条笔记,配合云笔记标签和的搜索功能,进行全文检索。


这样做三个优势。


其一,我可以用一个关键字把相关的法条全部检索出来,而一般我们以word文档收集的法条,在使用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的去翻找,效率太低;


其二,我每次使用法条笔记的时候,顺便将要点用字体颜色、或字体背景进行标记,再次翻看,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其三,这些法条,是根据我个人的业务范围,使用习惯进行的动态收集,构建了一个自己专属的法规包,积累一定时间之后,主要业务范围内的常用法规,基本不用再到数据库检索,提升工作效率。


二、写作积累篇


将工作中的经验、技巧、感悟碎片式整理,日积夜累轻松成文


写作板块的内容,在上个篇目“专业沉淀”已经出现,两者确有重叠的部分。但还是把它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来讲,因为在我看来足够重要。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提升、信息传播载体普及,写作对于以服务为产品的律师而言,是一种成本极低,而效果颇好的营销方式;并且内容一旦产出,能够持续发挥效果,它会不断向读者传递你的观点、思路,展示你的思维、能力。其中若有足够的专业度支撑,不难获得业内外认可、制造连接点,进而衍生出业务机会。


当然,每个人的性格、特长会有不同侧重,每位律师也会倾向于不同的发展路线。有的律师擅长社交,这个可能很需要天赋,我是不行,所以选择做内容;但你不能说,我不社交,也不通过做内容宣传自己,但我有一颗为当事人提供优质专业法律服务的炽热的心——谁认识你呀大哥!


大部分律师并非“不能”写,而是“不会”写。律师长日与与客户、当事人、法官沟通,久经锻炼,表达能力不是问题;平时挂在手边的法律文书审批、草拟,诉讼策略的制定、梳理,与客户分析的逻辑、思路,无不是结构完整、逻辑清楚的优质内容——律师已经有了很好的思维配备,无非缺少一种书面表达的习惯养成。


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其实只要稍加刻意练习,培养转化输出的能力,加上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写东西只会越来越轻松。下面具体来讲如何利用云笔记进行写作积累,这里采用的文件夹结构为“思路、编辑、版本、发布”,它们可以归到一个上级文件夹“写作”。

 

 

“思路”文件夹,用于存放记录着你思路碎片的笔记,这是刻意写作练习的开始。其中内容不需要完整:某个法规的几条理解,某个新闻的几句评论、执业过程中小经验小技巧的记录——不管字数多少,先把它输出成文字,这种碎片化的输出方式接近语言表达思路,十分容易上手。


“编辑”文件夹,用于归拢或者扩写“思路”中的片段。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某些思考片段都是关乎某个主题,这时就可以把同类的片段汇集到一篇笔记;比如说都是关于“劳务派遣”中一些风险的思考,那就可以将片段进行逻辑梳理、衔接,然后从此前的专题“金字塔”中寻找法规、案例作为支撑素材,一篇完整的实务文章新鲜出炉。


“版本”文件夹,用于文章的断点、打磨。其实内容稍多的文章,都很难一气呵成,可能写到一半思路断了,没关系,复制一份放到这个文件夹,笔记名前面加日期,做一个版本保存。再次动笔的时候,新建一个版本的笔记自由发挥,将不满意的段落全删掉,加入很多新想法,甚至对结构大改;如果再次写崩,又将上一次的版本取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心理压力,让你一步一步的推进写作进度,一篇文章大概更迭三四个版本也就差不多成稿了。


“发布”文件夹,用来存放你已经公开的文章。文章写完之后你可能向平台投稿,或者在个人公号推送。把已发的文章全部归到这个文件夹,两个作用:


一是你可能复用这个内容,或者整理成其他的形式,向不同的渠道投放,定稿统一保存方便查找;


二是作为写作成果的一种正向反馈,有时候写崩溃了,可以看看自己历史成就,再迸发出一点动力来死磕。


三、素材搜集篇


将刷朋友圈、逛网站的时间有效利用,从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在等人、等车、等餐、排队立案这些琐碎的时间里,我们会选择用阅读打发时间。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无讼阅读、知乎这些内容聚集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看起来“有用”的文章。

 

 

但相对于阅读原始、系统的书籍、文献资料而言,这些内容碎片而不成体系,哪怕是干货满满的实务文章,能够吸收到的东西也有限。因为你只是内容的消费者、过客,未能参与到作者形成这篇文章背后的研究推理、资料查阅、思路形成过程。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碎片阅读整合到我们的写作素材库中,以一名编辑的心态来审阅、采集内容;换一种心态来阅读、思考,你就能逐渐看出作者切入话题的角度、行文采用的框架等“背后”的内容,从一个内容消费者的角色往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转变。


这里就要用到云笔记的“收藏”功能,帮助我们聚合碎片阅读中有价值的内容。

 


手机应用:安装云笔记APP后登陆,点击微信文章/知乎内容的右上角“省略号”,底部界面弹出的菜单有分享到云笔记,如果没有看到,可以向左滑动试试。


手机浏览器:手机浏览器看网站内容,可以先将页面分享到微信,然后在微信打开,再从微信收藏到云笔记即可。(无讼阅读的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收藏至有道云)


电脑端:直接在有道云新建一篇笔记,将网页内容复制粘贴过来;也可以在浏览器安装一个“有道云剪藏”插件,提供更便捷的采集支持。


通过上述方式采集的文章,我们可以登录电脑端的有道云进行同步。软件会自动创建一个名为“我的资源”文件夹,其中的子目录对应你所采集文章的来源。


完成采集后,还有两个重要的步骤必须完成。


第一,对所采集的文章进行分类归档,方便后续查阅、参考。下图是我所采用的分类,形式仅供参考,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构建。

 

 

第二,进行精读,用云笔记的字体颜色、背景颜色做标记,同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形成“思路”文件夹中的碎片,并与文章进行关联。


想要自己写东西,少不了看和摹,一开始动笔困难,可以先模仿别人的思路来写,加上归纳整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多了,看的时候更能理解作者背后的思路,于是更能够找到借鉴的点和路径,形成自己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


四、生活提升篇


将整理术从工作向生活迁移,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上面三篇分别讲了利用云笔记沉淀、吸收专业知识,锻炼语言表达向书面表达的思维转变,碎片阅读同时积累写作素材。这些整理思路,不仅可以用在工作学习,也可以用在生活各方面的提升;而掌握了思路之后,亦需要一定的执行力将之落地;本篇即提供整理思路在生活与个人提升中的应用,以及配套的执行方法。


在这个板块,我的一级文件夹为“提升”,二级文件夹:专题、进程、执行,下面分别说明。

 

 

“专题”文件夹,根据自己欲要提升的板块、需要弥补的短板进行分类。在搜索、浏览到相关优质内容的时候,进行归档。其下还有四个三级文件夹:编程、生活、写字、健身。


编程,关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一些代码片段、技术文章、教程指引;


生活,关于做菜、购物、穿衣搭配这些生活技能;


写作,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文案写作的一些思路和技巧;


健身,运动理论、饮食搭配、装备推荐等——做律师有一个好身体是很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进程”文件夹,借鉴计算机运行程序的机制来处理工作、生活、职业规划等等一系列事情。律师工作通常比较杂乱,同时负责几个案子,对接几位当事人,手上还有几家顾问单位,以及律所的公共事务,生活一些个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堆在一起,有时候忙成一团,突然闲下来又恍惚不知道要抓什么。


模仿计算机的思路,我们可以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进行优先级划分、分类合并,然后按顺序执行、清理——我们也可以做到和计算机一样条不紊。

 

 

PPT里面展示了我个人的部分“进程”。按照优先级排序,缩进代表子进程分类。对于某些复杂事项,我会把处理思路、方法、要点在后面备注说明,便于核对检查;对于写作类项目,我会使用云笔记的一个基础功能“引用链接”,在后面附上文章、思路或素材的笔记链接,便于调用。这样边罗列任务,边进行准备、组织,令得日程管理如同流水线作业一般高效。


“执行”文件夹,存放专题的操作方法论,经常回顾。如何点亮技能编程,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如何坚持健身,如何坚持写作等等执行、落地的方法论。


其中笔记较少,没有再划分层次,主要有三块。其一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匹配思路理念进行挑选的文章,只有七八篇,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头比照,执行的情况有没有符合笔记中的标准;其二是自己写的一些长期计划,有没有偏离方向,或者情况、环境变动需要修正;其三是对之前所执行事项的复盘、反思,有些经验教训再看会有新启发。


五、结语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对知识、对思考、对生活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最终不必拘泥于软件功能,也不一定做到我叙述的操作细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而把我提及的东西,作为优化自己流程、提升效率的可选工具,合则用之即可。

 

 

编排/王淼

责编/张洁  微信号:zhengbeiqing0726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