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讲述:掌握了这些tips,轻松搞定证据目录
无讼   2017-07-27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作为律师,准备证据目录是庭审准备工作中的“重头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一千个律师也有一千种准备证据目录的方式方法。


本期夜聊会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你整理过的证据目录”吧~  看看这三位法律人有什么经验和我们分享。

 

无讼观察员/王淼

 

周明利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

 

证据目录的制作作为证据组织和呈现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好的证据目录,一目了然,令观者看完之后就对案件事实了然于胸,案件结果也大致确定下来;不好的证据目录逻辑混乱、让人摸不着头绪。下面结合我办理过的案件,对证据目录的制作要点谈几点感想,请前辈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证据目录的形式


常见的证据目录有两种形式:文字式和表格式。文字式主要是通过word文档,将证据名称、证据内容、证明对象等要素进行文字性阐述,优点在于较为简洁,由于没有格式束缚,对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的论述也较为充分;表格式是通过列表方式对证据进行呈现,优点是有利于关联证据的集中呈现,便于展示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我通常使用表格式证据目录


二、表格式证据目录注意事项


1、包含项目无需太多


一些同行在制作表格式目录时力求全面,希望在一张表格中将证据信息尽可能多的呈现,因此目录项目中除包含证据名称、证明内容、页码这些要素外,有的还包括形成时间、是否原件、页数、备注、提供方等等一些要素,这种证据目录的问题在于内容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而且容易显得杂乱。我认为证据目录中包含的内容无需太多,有编号/组别、证据名称、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页码这些要素已经足够,另外在目录的顶部或底部可以写明提供方及提供时间。当然,如果本地法院或承办法官有特殊要求的话,可以适当增删或调整。


2、最好分组


证据目录是为我们的诉讼目的服务的,因此,证据的编排最好与我们的诉讼请求和诉由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证据编排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诉讼请求、要件事实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对于一些简单案件,如事实比较清晰的民间借贷纠纷,证据目录无须过于复杂。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必须事先做好证据的分析、筛选和分组等工作。我通常将能够证明同一要件事实的证据编为一组,冠以同一证明目的,这样便于要件事实的集中呈现,逻辑上也较为清晰。其实,复杂案件的证据编排是一门大学问。


3、证据名称避免重复


一些案件当中证据众多,而且存在证据名称重复的现象,如同一案件中当事人先后形成多份借条或签订多份合同书。此时要对证据名称进行处理,以相互区别,避免混淆。例如可以根据证据的形成时间,将借款协议写为:2013.4.13《借款协议》、2015.2.7《借款协议》;或根据制作主体,写成××公司与××公司《合作协议》、××市国土局《关于××事项的批复》等。这样可以避免多份证据的前后混淆,也便于举证和质证。


4、证明目的要紧扣要件事实


证据目录的编排不是孤立的,与诉讼策略、诉讼请求息息相关,证据内容要呈现诉讼理由,证明目的要扣紧要件事实。复杂案件往往有大量证据,对每一份证据要写清楚证据的主要内容,同时,同一组证据要写清楚证明目的。


5、注意页码的位置


我一般习惯将证据用pdf扫描后直接在右下方或者下中插入页码,这样较为便捷。页码的位置最好不要与法院通常打码位置重复,避免混淆。


总而言之,证据目录的编排不是孤立的,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编排时要谨记诉讼请求和诉由,最大限度的呈现要件事实。

 

马学荣

宁夏兴业律师事务所

 

说起证据目录的制作,自己只是诉讼方面的新人,谈不上经验丰富,给大家分享自己在制作证据目录中的心得。我见过的证据目录大概有三种:


一是事无巨细型,将了解的证据事无巨细地进行列举,在此类型下,有的逻辑缜密,有的松散,在庭审中看到此类证据目录,往往内心会对对方律师的水平有一定了解或以此作为了解其辩论内容的依据之一;


二是简单粗暴型,就一些直接证明案件基本事实与法律关系的证据进行排列,三言两语说的很清楚,在此类型下,有的能够直击要害,让人一眼看懂,有的则不知所云,复杂的案件无法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


三是复合型,在一个证据目录中,可以看到基本的格式相对完整,对于简单的身份或合同成立进行罗列与说明,对于涉及到证据三性以及相对复杂的法律关系论证,则会有一定篇幅进行说明、说透。


在上述分析中,每一种证据目录的制作各有利弊。由于自己入职以后,习惯于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够在庭审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模型,偏重于适用第三种与第二种的结合。

 

首先,注重证据目录的形式制作,基本要素包括证据名称、证据内容、证明目的、证据类型等要素;

 

其次,在证据目录的制作上,通常会从主到次、主次相间的逻辑结构,不会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而会结合自己对案件的理解与团队的诉讼策略进行安排,但内在考虑主要是法官能够清晰地了解我们所欲证明的目的以及论证逻辑;再者,制作完证据目录后,会将它与我们的答辩状、起诉状等诉讼文书进行对比,在整体上予以修改或调整,也能够为我们在庭审中提供便利。但不会事无巨细,避免其他风险。


回归证据目录的重要性,刚开始接触诉讼案件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制作证据目录,当自己把证据目录整理好的时候,案件的脉络非常清晰,也会了解到自己的弱点与对方的弱点所在。不过这种做法的弊端比较明显,就是效率相对较低,往往用的时间很长。不过,如果没有刚开始的慢工,估计不会有对证据的敏锐,以及与资深律师一起开庭时能够跟得上思路并学习如何向对方律师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

 

曾立

 

业务领域所限,我仅就民事诉讼证据目录的制作谈一下看法。我认为民事诉讼的证据目录在制作时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即,结构和细节。结构混乱的证据目录不利于法官按照己方主张认定事实。细节错漏的证据目录轻则让法官和当事人怀疑诉讼代理人的专业性,重则可能因某细节的错漏导致整个案子败诉。


一、在结构上下功夫


证据目录的结构包括证据的分组、选用及证明目的的表述等。

 

对于原告而言,证据目录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1、诉请所涉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2、举证规则;3、被告可能持有的证据情况及案件可能涉及的焦点。

 

对于被告而言,证据目录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1、责任要件及举证规则;2、原告证据的持有情况及案件可能涉及的焦点;3、责任免除或减轻的情形。


诉讼代理人应结合上述方面就案件可能涉及的焦点不断分析、检查、筛选证据的可提交性及瑕疵点,质证时对方可能提出的质证意见,对质证意见是否有必要调整证据目录的结构等。


二、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证据目录的细节设计及检查方面,主要围绕证据目录的编号、编页、来源标注以及错别字检查、证据材料与证据目录一致性的比对等。这一工作看似简单,要做得完美实属不易。


实务中我见过不少诉讼代理人在证据目录中将当事人名字写错的情况。证据目录与证据材料是一个整体,诉讼代理人检查证据目录的同时一定要检查证据目录与证据材料的对应性。我曾经见过一位有十多年诉讼经验的诉讼代理人在出庭时出示的证据目录,其证据编号与证据材料不一致导致主审法官不断摇头、叹气的情况;也见过有的诉讼代理人提交了证据目录但相应的证据材料却忘记提交的情况。


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诉讼代理人应当在证据目录提交前发现并除掉藏在证据目录细节中的各种“魔鬼”。

 

下期话题:

 

俗话说的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律师代理案件自然也有败诉的时候。

 

全力以赴后仍然败诉,该如何优雅的和当事人说明呢?律师在接手案件之前又该如何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呢?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 tougao@wusongtech.com ) ,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