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按:对于共和国的法官们而言,这半年真是多事之秋。且放下沸沸扬扬的司法改革、法官员额制不论,先有河南法官王桂荣因证据和事实审核错误,被以玩忽职守罪判处一年九个月,再有孟教授以核心期刊论文的创新形式辱骂法官,紧接着又有胡法官忍受不了当事人对女儿的人身威胁一怒之下将其掀翻在地,又有当事人因不满判决结果在法院办公室行凶,血刃四名法官。这一幕幕法官职业中遇到的风险,为那么多优秀法官离我们而去做了最好的注解。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司法环境不加以改变,法官生态不能够改善,明天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法官脱下法袍,到时候谁来定争止纷,谁来匡扶正义?!法院如何面对每年上千万件的纠纷?下面是我在两份调查问卷基础上,对法官离职现象开出的诊断和药方,希望我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共和国法官会有美好的明天。

 

文/古月昌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 法治昌明


前段时间根据“法官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生存状况问卷”)撰写的《中国法官基本状况报告》得到了各位网友,特别是法律人的积极反馈,阅读和转发量超过10万+。由此,我看到了网络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也看到了用数据反映真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在法院离职小伙伴们的鼓励下,产生了做一份法官离职原因调查报告的想法。为此,笔者通过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投放了《法官离职原因的调查问卷》(简称“离职问卷”),并收集到600份调查问卷。拟通过“离职问卷”、“生存状态问卷”的调查结果,反映当前法官大量流失的真实原因,分析法官离职的特点,最终减少司法改革对法官群体的“误伤”,并为法院留住精英法官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


一、法官出走惹关注


近年来,法官离职成为被媒体常常提及的话题。“近五年来,上海法院每年平均流失法官67人……”“2002年河南全省基层法院共有一线法官6280名,5年后却只剩下4887名……”通过这些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中国法官流失现象确实存在,且近年来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只是,在职业选择自由度越来越大的当下,一个职业群体的流动和出走本身不应该成为问题,郎永淳可以走,张泉灵可以走,区区几个法官离职何以成为法律人关心的热点问题,甚至成了外媒关注的话题?


除了由于法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还因为法官职业本应是法律人最向往的职业,在法治发达国家,法官也确实成为法律人职业生涯的最终归宿。但在中国却出现了法官向律师、公司法务、政府行政人员等转型的“逆向流动”,而且这次法官离职潮规模巨大,且与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时间重合,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影响司改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损害司法公正权威,不能不引起重视。


调查表明本轮法官离职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离职意愿强烈、规模大。受访法官中认真考虑过想要离开法院竟有一半多(57.37%),而目前着手进行离职准备的也有9.81%,而从没有想过离开法院的法官仅占5.53%。可以设想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有5%、10%的人想离职,可以归咎于个别员工的想法或者个性,并不能反映出管理上的问题,但如果有50%甚至更多的员工不认可企业,想要离开单位,那么企业的环境、规章制度、领导水平等等是不是需要反思了?法院亦如此。



第二,离职法官精英荟萃。一个群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是良性的,甚至有利于群体知识的更新换代和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离开法院的是高学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骨干法官,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那么长此以往,法官的整体素质将不断下降,必将严重损害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调查显示,离职法官正是法官中的佼佼者。从年龄来看,25-45岁之间的年富力强者占绝大多数离职法官大多(89.34%),其中成熟稳重的30到40岁的法官成为离职的最高峰,占55.17%。从任职年限看,离职法官大多是“司法的熟练工”,离职法官中任职6年以上的占70.17%,任职4年以上的占91.17% 。从学历来看,离职法官高学历者所占比例很高,本科以上占99.17%,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7.34%,这些比例均比“生存状况问卷”统计出的法官平均学历更高。


第三,法官离职有加速的趋势。调查表明,近年来法官离职呈现加速态势。受访的离职法官近一年内离职的高达72.17%,离开法院2-3年的占18.67%,两者合计占参与调查法官的九成以上(90.84%),这一点在媒体上出现法官离职数据中也有所体现。虽然,这项数据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离开法院时间较短的法官,对法院情感较深,更愿意接受调查的影响,但是仍然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近年来法官离职的规模和数量都非同小可。



二、谁在选择出走?


虽然法官流失现象严重,甚至已经波及到各个性别、年龄、任职部门、职务的法官,但是一些调查发现,具有某些身份特征的法官更容易从法院流失,这对找到法官流失的症结不无裨益。


1.男法官居多


从法官的性别来看,不同的性别法官离职的倾向存在明显差异。受访的离职法官中,男性法官占80.33%,明显高于女性法官的比例(19.67%),也高于男女法官的性别比(约为2:1)。原因或许在于,男性更倾向于接受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往往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而法院不能够实现其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更可能离开法院。

 


2.中青年法官更多


从年龄来看,不同年龄段法官的离职倾向也有较大差异,25岁以下法官的离职倾向最为强烈,25岁-40岁之间法官的离职意愿仍然高居不下,参与调查的离职法官年龄集中在20-45岁之间,占离职法官的89.34%,特别是31-40岁之间是法官离职的最高峰,其中31-35岁法官占35.00%,35-40岁法官占20.17%,两者合计占被调查人员的一半还多(55.17%)。可见,虽然各年龄段法官都存在一定的离职意愿,但是青年法官比中老年法官的离职意愿更为强烈,但大多数法官又往往是积累了一定的法律实务经验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最终离开法院。




3.基层法院法官离职现象更为突出


调查显示,离职法官中基层法官占78.67%,比“生存状况调查”中基层法官占比高3.75个百分点;中级法院离职法官占18.33%,比法官占比19.29%低0.96个百分点;高级法院离职法官占3.00%,比法官占比低2.53个百分点。从现状来看,高级法院以下法官的生存状态都较差,离职意愿均比较强烈,但是基层法院离职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而且即将面临的离职压力更加紧迫。



4.离职法官多半在民商事审判庭工作


调查发现,首先,离职法官工作过的部门分布十分广泛,但是有些部门的法官更容易离开法院。在民商事审判庭工作过的离职法官479名,占79.83%,刑庭188名,占31.33%,综合部门181人,占30.17%,执行部门160人,占26.67%。其次,法官工作岗位流动性较强,轮换较为频繁,600名离职法官曾经工作过的部门共计1232人次,平均每名法官2.05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名法官都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部门工作过。第三,业务庭工作过的法官占绝对优势,在法院业务部门工作过的999人次,占全部人次的81.08%。



5.法官任职时间长短不一


调查还发现,离职法官大多是“司法的熟练工”,他们大多在法院工作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后选择离开,其中大部分法官离职是在入职4-20年之间:其中,在法院工作时间6-10年的占26.33%,4-5年的占21.00%,16-20年的14.50%,11-15年的11.47%,共计76.00%。由此可见,大部分法官都是在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审判经验,而又年富力强的时候选择出走。


6.离职法官的学历较高


离职法官中,高学历法官所占比例很高,本科以上占99.17%,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7.34%。这些比例比法官的本科以上学历97.85%,硕士以学历34.37%的平均学历水平还要高一些。


7.院、庭长也不甘寂寞


不仅仅无职无权的普通法官纷纷离开法院,调查表明,法院的院庭长们也不甘寂寞,纷纷跳槽,法院院级领导占离职法官的4.33%,庭长占13.83%、副庭长占18.67%,以上合计36.83%。说明不仅仅是普通法官对生存状态不满意,法院的各级领导也对自身状态不满。另外,与不同职位法官所占比例作比较,发现离职法官中,助理审判员和副庭长比例相对较高,是相对容易离职人群。近年来,个别法院出台的中层领导不得辞职或者几年内不得辞职的规定也可谓是“有的放矢”。


三、法官为何要出走?


法官出走的原因,到底是心伤了?还是钱没给到位?调查数据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1.对司法的现状不满意


法官离职有很多原因,调查表明法官离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司法现状不满意,包括福利待遇太低、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有限、职业风险太高以及缺乏职业尊荣感,其中福利待遇太低是首要原因,395名法官将其选为首要原因,占离职法官总数的65.83%;其次,362名法官离职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太忙太累,占60.33%;33.83%的法官离职是因为晋升空间有限;认为职业风险太高以及缺乏职业尊荣感的各有184人,占30.67%。另外,因为工作没有成就感和法院管理过于行政化离职的法官也占一定比例。的确,如果一个职业待遇低、压力大、风险高、晋升慢又没有尊严,这份职业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有什么吸引力,还怎么能够留住并吸引来高端法律人才?


另外,从离职法官的选择可以看出,相当多的法官选择了两个甚至三四个选项,可见法官离职并非其中单一原因造成的,因此扭转这种趋势也不能仅仅改善某一个方面,需要多管齐下改善法官的生存环境。


2.对司法的未来没有信心


除了司法现状令法官寒心和失望,对于未来信心不足,也是促使法官们走出法院,成为离职法官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离职的法官对本次司法改革前景普遍抱着比较悲观的态度,认为司法改革没希望和不好说的分别有282人和195人,占47.00%和32.50%,合计79.50%,对司法改革有一定期望的占22.33%,对司法改革充满信心的仅11人,占1.83%。此外,还有3.67%的离职法官根本不关心司法改革。虽然,离职法官对未来悲观情绪未必能够代表法官们,但至少说明如果对未来信心不足,将增强法官的离职意愿。


四、法官出走后咋样?


1.法官离职去哪儿?


法官通常有比较丰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日常工作又与法律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公众通常认为法官离职就是去干律师了。其实不然,调查发现,法官离职后去律所的比例固然最高,人数最多,但是离职法官的去向呈现多元化倾向。除了有43.17%的法官离职后进了律所,还有16.83%的法官去了检察院和其他机关单位,18.16%转型去各类企业,此外13.9%法官选择了高校等事业单位、自主创业、求学以及在家待业等。


2.离职不一定是康庄大道


法官离开法院的原因有很多,大都是对法官这个职业不满意并且失去了信心。但是离职并不一定是康庄大道,离开法院后,也并不是人人都满意新东家。调查发现,一些法官离职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是也有一些法官对于新的工作仍然不太满意。法官离职后对新职业非常满意的占17.67%,比较满意的占47.50%,整体满意度为65.17%,与“生存状态调查”中的法官职业满意度(12.37%)相比整体满意度有所提升。然而,也有1.67%对新岗位不太满意,1.17%很不满意,另外,也有32.00%的法官评价比较中性,认为新职业既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一些地方并不如意。


对于新东家不满意的原因,离职法官们则给出非常不同的答案,181人认为角色转变比较困难,占30.17%,164人对收入还是不够满意,占27.33%,此外,觉得人际关系复杂和收入不稳定的分别占18.0%和17.2%,少部分受访者则抱怨新工作加班太多、应酬太多等。

 

3.离职并非只为“钱图”


虽然,薪酬低是法官离职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法官离职后去向和收入来看,提高薪资报酬绝对不是法官选择新职业的唯一目标。法官离职后平均薪资水平(13687元/月)比“生存状态调查”中被调查法官的平均月收入(4223元)确实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是,并非每一位离职法官的收入都有所提升。调查显示,法官离职后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仍占24.00%。19.2%法官离职后收入没有明显变化,7.7%的法官离职后收入甚至有所降低,两者合计26.8%,占四分之一强。收入增长不足一倍的也有14.3%。当然,也有不少法官离职后实现了工资翻番,提升1-2倍的占19.33%,提高了3-4倍的占23.0%,提升5-10倍的12.5%,提升10倍以上的则占4.0%。可见,法官离职后平均工资虽然大幅提升,但并不是所有法官的收入都有所提升,他们的收入差距有了大幅扩大,离职后仍然低薪的前法官不在少数。


五、出走法官的梦想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减少法官离职,留住法官的心,必先要倾听法官的心声,了解法官的想法,本次调查设计了“如果法官职业发生什么变化会对你具有吸引力”、“您认为法院当前留住法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您对新职位满意的原因”“法官职位的优势”等问题,发现法官们共同的梦想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不想拿高薪的法官不是好法官。


600名受调查者中,537人都认为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有助于法院留住法官,也有458人认为薪酬提高后法官职业会更具吸引力。调查还发现法官理想的薪酬是目前薪酬水平的2.9倍,离职法官的平均薪酬是在职法官的3.3倍,而高薪不仅是留住高素质法官,也是吸引法律精英进入法官队伍的基本条件。既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拿出买奥拓的钱,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一辆质量过关的奥迪,那么,给法官的工资只够“养家糊口”,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们个个手拿高学位、精通各种法律,还要求他们判案、释法、宣传调研、做群众工作样样拿手?这样的司法正义是不是太廉价了呢?要实现法官的这个梦想,需要提高对法官职业的认识,尽快为法官建立单独、科学的薪酬体制,否则这个最简单的梦想可能还将遥遥无期。


第二,我的案子我做主。


法官是司法者,法官的地位和尊严来自于他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案决断,能够执掌司法大权。如果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时常需要向上级汇报,常常担心原、被告是否会信访、是否会撒泼自杀,看完领导的脸色看当事人的脸色,这个法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调查也显示,60.5%的受访者都把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自己的“法官梦”。随着《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实施,领导干部插手案件有望逐步减少,或者转入地下,但是法官们真正实现不受外界非法律因素的干预,不怕领导弹压、代表质询、当事人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法官的这个梦想,不仅要制定法律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还要实现法院的财政独立预算,以及建立专门的法官遴选、任命制度和法官非违法不受弹劾的职业保障制度。


第三,轻轻松松不加班。


工作压力大、办案数量多,没有时间学习和休息,法官逐渐沦为“办案机器”,是不少法官特别是基层法官离职的重要原因。法官压力大,主要归咎于社会纠纷化解机构急剧萎缩,司法门槛过低,大量纠纷涌入法院,办案数量不断上升,同时法官还要从事大量审判事务性工作,以及协助地方政府完成的其他事务。因此,轻松办案是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法官的梦想。调查显示有64.2%的法官希望工作压力能够减轻,43.2%的法官认为办案数量减少一半,法官职业将更具有吸引力。要减轻法官压力,必须提高法院案件审理门槛,为法官配备充足的审判辅助人员,让法官不再疲于奔命,把法官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庭审和裁判文书撰写上。


第四,我要做法院的主人。


审判是法院的中心工作,理论上,在整个法院的运行过程中,法院的资源和管理都应围绕法官审理案件进行。然而现实中,审判庭的法官往往是法院的“底层民工”,不管是政治处、研究室还是审管办哪个综合部门都可以对审判业务庭下通知、发命令、定奖惩,至于办公室、档案处、法警队、后勤服务中心更是惹不起的“大爷”,法官在法院内部求爷爷告奶奶的事情不胜枚举。调查发现,65.7%的法官认为法院留住法官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法官在法院内的地位和职业尊荣感;47.2%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法官的管理制度能够去行政化,围绕审判工作,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法官管理机制,则法官职业将更有吸引力。


第五,给我一个光明的未来。


正如调查数据反映那样,法院晋升空间不足是优秀法官离开法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法院内部晋升晋级机制不合理,晋升空间不足,法院对法官重考核轻培养,教育培训提升的机会少,法官职业看不到发展前景,也是部分法官离职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63.7%的受访者认为完善法院内部晋级晋升制度、遴选制度,以及50.2%的受访者认为改革法院绩效考核制度有助于法院留住法官。因此,减少法官流失,需要法院加强法官的培训和发展,建立合理的内部的考核机制,以准确反映法官的业绩和能力,特别是给予能力强、水平高的法官充分的认可,工资水平可以随着任职时间的延长而自然增长。


第六,高稳定低风险的职业。


调查发现,工作稳定、与同事关系融洽、职业声望比较高、比较有权威等、公务人员的关系网是法官职业现有的优势,也是离职法官对于法官职业比较留恋的几个方面。特别是58.0%的受访者都认为和新的职业相比法官职业更加稳定。对于这些优势,司法改革在实施时仍应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降低职业风险,提升法官的职业声望和职业权威,建立法官职业的固有优势。


相比而言,也有一些制度、措施对于留住法官本身可能作用并不明显,例如,只有32人认为建立法官员额制有助于减少法官流失;12人认为制定相关制度限制法官的离职是可行的措施;88人认为应当加强法官团队建设,开展文体活动。


借用在皮钧《人才离职,敲响了公共机构的警钟》一文中的几句话做本文的结尾。“据说一架波音飞机上有几十万颗铆钉,拔掉一两颗,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拔掉一定数量的铆钉,就会出大问题。……当人才的天平从公共机构倒向市场的时候,敲响的是公共机构本身的警钟。”我们如果在掉一两颗铆钉的时候坐视不管,等到掉了成百上千颗铆钉时,不知我们还来不来得及修补,还能不能找到同样质量的铆钉了?

 

 

为无讼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