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无讼阅读发布
笔者在去年发表过一篇关于《人力资源与法务工作标准化操作指南》的文章,反响强烈,好多劳动法领域同行纷纷与我沟通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同时好多HR及法务工作者也提出了目前企业存在的痛点,今天针对和谐劳动用工ISO体系的构建问题,我个人发表一下自己在实务研究与操作中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以便于给劳动法领域同行一些思路。
一、建立和谐劳动用工ISO模型,参考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模型理念进行制作
二、建立劳动用工标准资料库,除了可以使用第三方法律法规专业数据库外(如北大法宝、威科先行等)还可以自行使用自己的电脑针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检索与使用,如以下分类及例子
1.劳动法律、法规通用类
2.工伤、职业病与非因工负伤类
3.工时制度、工资福利规定类
4.假期类
5.女职工劳动保护类
6.常用劳动法领域统计数据类
7.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及退休规定
8.人事档案篇
9.已作废、失效法律法规
10.国家、广东省各部门关于规章清理与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11.案例库
12.集体协商、集体合同
13.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类
14.事业单位人事法规
15.五险一金争议类
16.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类
17.职业教育培训类
18.全国各地司法实践指导意见汇编(劳动争议)
19.高温津贴类
20.交通法规类
三、建立ERA用工风险评测机制,先行针对本单位或顾问单位的整体用工风险情况进行评测评级,以期提前把握单位当前实际用工情况为后期的专项辅导提供依据与参考
四、利用企业工会与企业方进行集体协商并就劳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签订集体合同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全体在职及后续即将入职的劳动者的共同利益
集体合同的效力也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集体合同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15个方面:
1.劳动报酬
2.工作时间
3.休息休假
4.劳动安全与卫生
5.补充保险和福利
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7.职业技能培训
8.劳动合同管理
9.奖罚
10.裁员
11.集体合同期限
12.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13.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14.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15.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五、依据劳动法第四条及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建立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与员工手册,尤其注意保留好履行民主程序、公示与告知程序的证据,特别强调一点并非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需经过民主程序及公示告知程序,这里提及的规章制度都是“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而与劳动者间接相关且不涉及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也无需经过民主程序及公示告知程序
六、劳动合同管理,区分合同文本制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签、中止、解除、终止与顺延管理
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方为上策,将劳动合同管理全过程中涉及到风险及操作要点科学合理定义在管理制度当中。
七、依据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儿及劳动合同管理过程建立劳动法律文书表单资料库
八、针对人力资源法务常用数据设计成自动计算工具,以其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绩效团队及高绩效法律从业者
九、补充性实务:因劳动法地域性很强,所以作为劳动法领域工作者需掌握几个关键技能及提前规划好角色的转变
1.及时获取并整理所在省、市的最新劳动法政策,司法动态及当地司法实践口径,由其是由法院系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发布的通知、规定、会议纪要、裁审意见等。
2.掌握当地案例检索技能,目前主要案例建立渠道为中国裁判文书网、无讼案例、Openlaw、Caseshare、北大法宝、威科先行、各地法院官网等,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每个年度年初五月份之前都需要针对所在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公司、当地经常出现的劳动争议问题进行案例检索,然后总结归纳审判要点及实务指导建议,随后将可行化的做法整理成法律意见书,并召开会议与企业工会、人力资源部、职代会代表进行沟通,综合评估当前规章制度、相关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滞后性、适用性等问题,以便于持续改进劳动用工管理过程,实时更新人事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不断促进预防机制的完善。
3.作为法律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劳动法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ISO90001、IE(工业工程)、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品质工程、互联网知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等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HR会过渡到HRBP,同时劳动法领域工作者也会逐渐过渡到企业用工模式设计师、项目用工管理师、众包纠纷调解师、人力资本管理咨询顾问、移动端法律培训产品供应商、职工问题谈判专家、网络诉讼律师等多种角色。
小结:和谐劳动用工ISO体系的构建并非完成以上7个步骤就可以实现的,最为重要的还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及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盈利水平及最高管理者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决定了这个企业将走向哪里、能走多远,有句话说的好,心中的格局决定企业布局,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舞台也就有多大,但愿从事人力资源法务工作者能够结合HRBP思维逻辑及跨部门沟通与合作共赢机制的建立等不断推动用人单位合规化经营,同时协助用人单位最高管理者持续经营并不断获利让和谐劳动关系不在难,让这个社会更加的稳定,作为法律人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够跨领域、跨专业的提升自己提推动用人单位基业长青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价值提前,请不断放大我们法律人的格局吧!
实习编辑/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