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峰 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
金喆 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文为作者授权无讼阅读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飞机租赁是目前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航空公司加速机队更新、扩大营运规模、解决融资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方案。由于飞机租赁具有交易资产价值大、交易结构复杂、项目期限长等特点,一旦任何环节发生争议,将对交易各方造成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在整个飞机租赁的交易成本中,税费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近几年,国内保税区/自贸区租赁模式兴起,“营改增”全面推行,航空业保持高速增长,融资租赁企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新的政策、新的市场参与者、新的交易模式(如境外转租国内保税区模式、国内二手飞机转租等)使飞机租赁交易过程中的税费风险逐渐显露。
一、飞机租赁合同税费条款争议风险
飞机租赁交易过程中一般涉及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和租赁环节的印花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预提税(涉外)等。由于涉及的税种较多,加之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不断改革,海关及税务机关规定频繁更新,交易各方在飞机租赁合同中对于税费条款的约定容易存在一定的风险。
飞机租赁合同中常见的税费条款类型如下:
1.税费分担条款。双方在飞机租赁合同中对于与该业务相关的各类税费的承担进行的书面约定。
(1)约定部分税种由一方承担或双方各自承担
例如,明确飞机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由承租人直接承担;明确飞机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由双方各自承担。
(2)约定飞机租金中是否包含税费
例如,明确飞机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每期租金中是否已经包含承租人应承担的与租金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
(3)约定税收返还/补贴的处理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为鼓励飞机租赁业务的发展,愿意提供一定形式的“税收返还”或“财政补贴”,对于此部分“收入”的处理方式,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双方可以在租赁合同中进行约定。
(4)约定飞机租赁交易变化后对税费变化的处理
例如,出租人转让飞机所有权、为飞机租赁进行融资安排或者双方变更飞机租赁结构(跨境租赁转国内租赁)等所产生的额外税费或造成税费变化,双方的应对和处理。
(5)概括性约定税费承担方式
例如,概括性约定承租人承担与飞机租赁合同项下承租人所支付的租金相关的所有税费;概括性约定出租人承担与其融资相关的所有税费。
飞机租赁合同中上述税费分担条款常见的争议风险包括:
(1)定义不清
在一份合同中,如果专有词汇定义不清,很容易造成双方合同意图的曲解甚至产生争议纠纷。例如,租赁合同中约定租金相关的“增值税”由承租人承担并额外补偿出租人。承租人可能据此按照一般增值税税率(17%)来计算租赁成本及安排预算。但出租人可能按照一般增值税税率(17%)及增值税附加税税率(约1%)计算成本。而产生该争议的原因就是租赁合同中对于“增值税”是否包含其附加税约定不清。虽然相差仅1%,但考虑到飞机租赁交易的标的额,仍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因此,交易各方应认真考虑合同中每一个专有词汇的准确含义,以确认是否符合交易各方的意图。
(2)税费补偿义务约定不明确
虽然租赁合同中往往会约定承租人应补偿出租人相应的税费,如增值税,但是对于补偿的一些具体细节经常被忽视,在合同履行时就很可能产生争议。我们就曾遇到过双方对于增值税补偿金额计算方法的不同理解:一方认为增值税补偿金是“租金×税率”;而另一方认为是“租金-租金/(1+税率)”。为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产生争议,我们最终建议双方将协商一致的计算公式明确列明在合同中。其他包括税费补偿款的币种、支付期限等,均建议提前在租赁合同中予以约定明确。
(3)税费补偿的附随义务约定不明确
租赁合同双方往往在约定了税费补偿义务后而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附随义务,而对于交易方而言,其中有些附随义务是极为重要的,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一般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影响较大。如果被补偿方长期拖延甚至拒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将严重损害补偿方的利益。为此,从补偿方角度,应明确被补偿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求(包括期限),必要时约定违约责任。
2.税收政策变更条款。由于飞机租赁合同的期限较长(一般8-12年),期间难免发生税收政策的变化从而影响交易一方或双方的税负,为此,双方一般提前在飞机租赁合同中就可能发生的税收政策变更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影响进行书面约定。
(1)约定由一方承担或双方各自承担变更后的税费
例如,明确约定飞机进口关税、增值税超出目前标准的,由承租人(或出租人)承担。
(2)约定一方税负增加或减少后,另一方相应分担或分享
例如,如果地方政府对于飞机租赁业务的财政支持减少,出租人的成本将上升,承租人相应增加租金;同样的,如果政府财政支持增加,出租人的成本将降低,承租人相应减少租金。
(3)约定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例如,一旦发生税收政策变化造成一方或双方的税负显著增加,双方应友好协商,采取包括变更交易结构等方式积极应对。
飞机租赁合同中上述税收政策变更条款常见的争议风险包括:
(1)双方对于是否产生税负变化理解不同
飞机租赁合同中经常会约定在一方由于税收政策的影响导致税负增加时将触发相应的反应机制(如协商变更条款)。但是,如何理解税负增加?例如,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应缴纳的增值税税费=销项税-进项税。如果增值税税率提高导致进项税额在不超过销项税额的范围内增加,是否视为税负增加?又例如,“营改增”后,表面上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似乎是税负增加,但考虑到增值税可抵扣因素后,实际税负未必增加。由于飞机租赁交易的税费变化直接影响交易各方的成本和收益,因此,各方对于税负变化后如何消除相关影响还应提前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在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也看到“营改增”后,租赁双方根据合同约定很快通过新的交易安排最大限度享受了“营改增”带来的税负降低。
(2)双方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信息掌握不对称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承诺对当地的融资租赁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近年来国家对于地方财政税收相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规范、调整措施,包括《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6号),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调整其对融资租赁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而对正在履行的飞机租赁合同产生影响。由于此类财政支持政策大多是通过备忘录、协议等非公开形式明确的,除政府相关部门外,只有当事人(即融资租赁企业)了解具体细节,所以一旦政策变化影响了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很难据此向飞机租赁合同的其他交易方(如承租人)主张情势变更。如果飞机租赁合同的交易方因此产生争议,往往需要第三方(如政府、仲裁机构)出面调解。
二、飞机租赁合同税费条款争议解决
解决合同争议最有效的方式是事前解决——即在签署合同之前,合同缔约各方将合同中的潜在风险尽可能考虑周全并约定清楚。对于飞机租赁合同而言,如果租赁双方对于前述可能存在的争议焦点提前进行磋商,并通过合法、严谨、完善的合同措辞予以明确,将最大化降低合同争议风险。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一份合同可以做到完美无暇。即使最优秀的律师起草了一份最完美的合同,由于双方当事人往往并不具备完全平等的议价能力和谈判地位,最终的合同必然是在妥协中实现的某种平衡,也因此,合同争议难以避免。
一旦飞机租赁合同项下产生争议,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1.和解
由于和解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完全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双方可以采取更灵活自由的方式解决争议,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双方对抗程度较低,有利于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护;争议解决的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等。因此大多数飞机租赁合同项下的争议都是双方通过和解解决的。
2.调解
飞机租赁合同项下的争议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调解的案例不多,但是,与所争议的飞机租赁业务相关的地方政府或者行业监管机构仍可以在纠纷调解中发挥积极作用。
3.仲裁
仲裁的优点是能够部分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规则等的选择);裁决具有执行力,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一般不公开进行,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声誉,使双方当事人在感情上容易接受,有利于未来继续业务合作;一裁终局,程序较简单,争议解决效率较高;专业、独立、公正,对飞机租赁的专业复杂的争议,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断案,更具公正性。对于飞机租赁合同项下的纠纷,和诉讼相比,由于仲裁的专业性、保密性、便捷性,更有利于纠纷的公平、快速解决。因此,利用仲裁解决此类纠纷,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争议解决途径。
4.诉讼
诉讼方式解决争议由于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限制,包括地域、级别管辖等;时间较长,二审终审,还可以申请再审;裁判文书公开,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例如,我国某两家通用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交易中,因租金的支付产生争议,诉至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该案的判决书中在事实部分详细列明了飞机型号、注册号、租期、租金、利息等商业信息。因此司法实践中很少利用诉讼解决此类纠纷,经公开渠道查询,我们发现通过诉讼解决飞机租赁纠纷的案例屈指可数。
由于和解和调解程序一般无需在合同中特别约定,因此,在飞机租赁合同中比较常见的是当事人约定诉讼或仲裁作为争议解决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出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以及仲裁员专业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愿意将上述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
附:诉讼和仲裁优缺点比较
实习编辑/王林